“小朋友,跟上阿姨,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8月4日,在沈阳市科学宫,志愿者王晓娇亲切地用手语为一名有听力障碍的青少年做讲解。
这名有听力障碍的小姑娘今年16岁,当天,放暑假的她与老师一起来到市科学宫参观游览。“孩子虽然听力障碍,但她跟其他孩子一样,爱玩爱探索,正好放暑假,就带孩子过来看看。”小姑娘的老师告诉记者。
让人暖心的是,在市科学宫,她遇见了专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手语服务的志愿者王晓娇,享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手语讲解服务。近一个小时的游览中,王晓娇不厌其烦地为小姑娘讲解答疑,很多专业内容,经过她的手语表达,很容易就理解了。“王老师的手语讲解很专业,孩子都听得入迷了,这是暑假期间最难忘的一次体验。”小朋友的老师称赞说。
记者了解,王晓娇是铁西区聋校一名青年教师,从事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已经5年。因为工作原因,她十分关注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的社会保障,在业余时间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对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来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沟通和认知都存在困难。今天,技术手段的进步提供了很多支持,语音播报、可视化的电子设备、语音转换程序等都能有效解决他们的问题。当然,盲文和手语也必不可少。希望全社会尽可能创造一个无障碍环境,让他们能够与正常人平等的生活。”王晓娇说。
在王晓娇看来,作为一名志愿者,首先要把尊重平等放在第一位,在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真正遇到困难时给予辅助。其次要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不断地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据悉,为切实帮助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享受公共服务,市创城办今年指导全市公共场所设置听力和视觉的无障碍信息服务,在志愿服务站点服务项目中明确列出或公示可以为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志愿服务,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助听器、盲文地图、语音导览器等硬件设施。
市科学宫负责人表示,作为沈阳重要的文化窗口,市科学宫在日常服务中始终关注特殊群体,服务台常年配备助听器、语音导览器、放大镜、盲杖等设备,并安排专业志愿者和讲解员提供服务,努力从每一个细节满足不同人群的参观体验,为沈阳的文明创建增添一抹亮色。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吕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