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热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季节,也是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的日子,伏天易患疾病有中暑、心脑血管疾病、肠道疾病等,因此三伏养生对人体特别重要,也是冬病夏治最佳时期,那么,我们在三伏里该怎样养生呢?
一、调理情志、清心火是关键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心烦、焦躁、易怒,有些人会出现诸如最近天天和人吵架,在外边和顾客吵,回到家里和家人吵,看谁都不顺眼,做什么都心烦,每天做什么都感觉特没劲,完全进入倦怠期了等现象。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对应,很多人出现脾气暴躁、心烦失眠等症状,都是因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气温高,易使人烦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防中暑外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因此,三伏重视心神的调养,建议大家三伏天多安心静养,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如果出现情绪急躁,一定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情绪,如果心烦、口舌生疮就清心火,可以用莲子芯5克,也可以加绿茶用开水冲泡,如果失眠,可以多吃一些藕,有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
二、体质不同,三伏养生方法亦不同
平和质的人其调补原则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禁忌;痰湿质的人饮食上宜服健脾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还可用橘皮茶(橘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代茶饮,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之功。祛湿可用冬瓜莲子粥(冬瓜100克莲子80克同煮)。赤小豆薏米粥(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大米100克同煮)。阳虚质的人温补脾肾,宜食温热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羊肉、狗肉。气虚质的人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它气阴双补,特别汗多、疲惫、心慌最适合。
三、三伏天饮食宜清淡要开胃
三伏天食欲大大减退,有的“苦夏”,因此在饮食多清淡,注意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这样可以清热祛暑,健脾开胃,还能增进食欲,缓解不适感,同时三伏天人体代谢快能量消耗大,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如蛋、奶、肉等,比如鸭肉,除能补充蛋白质还能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作用人们常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因此多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食物,以增强体质。还应注意别贪凉,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许多人喜欢吃冷饮,会导致身体调节能力失调,会出现身体不适,可以加重风湿性关节炎、呼吸道疾病。
四、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时
所谓冬病就是冬天易患的宿疾,在夏季阳气正盛之时,用辛温散寒及助阳药,增加体内阳气,以达到治疗冬病的作用,它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补阳气,可以用三伏贴、针灸、火罐、艾灸等。
五、夏练三伏,以轻松运动为主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力,使得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天气,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但是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体质差的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比较凉快的时候锻炼半小时,运动后多饮水,即使体质好也不要做到剧烈运动,应选择太极拳、游泳、散步、慢跑等运动。
【本期专家】
何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中医肿瘤学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血液病学理事、辽宁省中医评审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心脑血管、内分泌、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