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普遍习惯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与孩子一个碗甚至同用一双筷子吃饭、与家人客人相互夹菜、同喝一碗汤等等,把这些当作不分彼此的热情的表达。但热情背后却是不卫生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被感染者污染的食品、食品容器、餐具、传播给共餐的健康人导致感染发病。可以说,共食共饮是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温床。因此,通过"公勺公筷"及分餐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公筷和公勺,是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专用于夹菜的筷子和舀汤的勺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使用公勺公筷,杜绝混吃、夹菜、共碗、共勺尤为重要。主动使用公勺公筷是对自己对大家最好的尊重和保护,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培养的习惯和意识。因此,应倡导全社会推广使用公勺公筷,普及文明餐桌礼仪,弘扬文明餐桌新风尚。
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等集体食堂应积极带头使用公勺公筷,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鼓励自备餐具。餐饮单位应主动提供公勺公筷服务,在每一道菜品上配置公勺或者公筷,并引导消费者使用公勺公筷。广大消费者更应自觉使用公勺公筷用餐。
让我们树立健康为先的价值观,使用公勺公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
来源: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