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辽宁 > 正文

【法治易读】举证期对证据效力的影响

0
分享至

网易辽宁联合辽宁省司法厅共同推出“法治易读”专栏,结合案件普及法律常识。

民事诉讼中存在较多关于举证期的规定,本期栏目邀请辽宁成功金盟律师事务所董毅律师主要分析举证期设置、举证期对证据效力的影响。

一、为何要设置举证期

1.设置举证期有利于提升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1)民事诉讼因为举证期的存在,使民事诉讼周期得到有效缩短,防止诉讼庭审的无限延长,促使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与本案有关的一切证据,有效避免司法人力和物力浪费。

(2)因举证期的存在,可以让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时提交全部证据,避免引起二审、再审,浪费司法资源。

(3)一次性举证,让双方当事人对诉讼结果都有一个基本的预判,有利于提升调解率。

2.设置举证期有利于司法公正。

(1)设置对双方当事人平等的举证期,为双方创造平等诉讼的机会,在程序上达到公正。

(2)让双方的证据不再成为秘密武器,进而形成比较稳定的证据体系,避免因证据突袭而给另一方造成虚假陈述风险。

二、举证期是如何规定的

1.应当区分于答辩期。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该规定是描述答辩期而非举证期,答辩期十五日,不提交答辩状而当庭答辩也是允许的。

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一条都对举证期限作出了规定,更为具体的是后者。

第五十一条: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七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的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期间限制。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除非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否则法院指定的举证期第一审程序不得少于15日。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也有相近的规定。

3.举证期的具体操作。

(1)协商举证期——指定举证期

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向当事人问询能否协商确定举证期,如果任意一方拒绝,或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人民法院应当指定举证期,并向当事人说明逾期举证的后果。

(2)举证具体期限设置。

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举证难度,向原被告双方设置同样的举证期,个别案件中,原被告、第三人举证难度有明显差别的,可以差别设置举证期。

(3)分配举证责任。

对于这项工作,人民法院一般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律师认为,做了可以更好、更高效。

比如简单的普通侵权案件,法院在设置举证期前可以提示双方当事人举证方向,分配举证责任。原告应当对被告存在侵权行为、原告存在损害后果、被告存在过错、被告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等事实举证证明。被告应当对损害后果系第三人造成等事实举证证明。

比如特殊侵权案件中的教育机构责任纠纷,如果伤者不满八周岁,人民法院应当在设置举证期之前,将证明无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给教育机构,这样能让当事人充分举证且方向正确。

(4)庭前证据交换很有必要。

举证期设置的目的就是要让双方当事人在正式庭审前对另一方的证据充分掌握,提升庭审效率,而庭前证据交换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证据交换时可以了解证据来源、证明目的,这要比一方当事人到法院去复制另一方当事人零零散散、没有写明证明目的的证据要更高效。

4.逾期举证的后果。

(1)对当事人的后果。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训诫、罚款、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都是预期提供证据可能的后果。

(2)对证据的后果。

虽然上述规定写明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也可以采纳该证据,但实践中,足以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证据一般还是需要采纳的,但如果与案件基本事实无关,法院不予采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二条: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证据如果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不论如何都应当采纳,所以不是所有超过举证期的证据法院都不予采纳。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布朗:上赛季全世界都看到勇士在我们主场夺冠 那让我尴尬且生气

布朗:上赛季全世界都看到勇士在我们主场夺冠 那让我尴尬且生气

直播吧
2023-03-20 20:02:05
恒鑫生活用个人卡代收代付,原材料涨价致毛利率持续下行

恒鑫生活用个人卡代收代付,原材料涨价致毛利率持续下行

时代商学院
2023-03-20 22:04:09
俄国调查委员会宣布对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和法官提起刑事诉讼

俄国调查委员会宣布对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和法官提起刑事诉讼

一时多少逗比
2023-03-21 00:22:04
直播电商大败局(十四):诚信崩塌的张兰和麻六记可能就要凉了

直播电商大败局(十四):诚信崩塌的张兰和麻六记可能就要凉了

圈儿内人
2023-03-19 16:55:11
中国须做最坏打算:巴铁援乌44辆坦克,巴铁的背叛让人措手不及!

中国须做最坏打算:巴铁援乌44辆坦克,巴铁的背叛让人措手不及!

然然在盘军事
2023-03-20 18:15:12
从确诊到去世,仅三天!21岁运动员因睾丸癌离世,5个祸根要远离

从确诊到去世,仅三天!21岁运动员因睾丸癌离世,5个祸根要远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3-03-20 18:13:33
两性:发生关系时,会让女人兴奋的三个技巧,男人必须要掌握

两性:发生关系时,会让女人兴奋的三个技巧,男人必须要掌握

小海螺放映厅
2023-03-21 07:20:22
四川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勇涉嫌贪污、受贿案提起公诉

四川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勇涉嫌贪污、受贿案提起公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3-03-20 16:04:25
阿富汗塔利班证实,他们的雪地营特种部队战士,在巴赫穆特参战。

阿富汗塔利班证实,他们的雪地营特种部队战士,在巴赫穆特参战。

醉心文史
2023-03-20 23:10:36
欧美政客害怕中国?让我们看看美国人在海外抖音上做了什么

欧美政客害怕中国?让我们看看美国人在海外抖音上做了什么

黄小资讯
2023-03-20 21:50:11
马英九来大陆祭祖,有3大算盘,没一个靠谱的!

马英九来大陆祭祖,有3大算盘,没一个靠谱的!

占豪
2023-03-20 23:09:15
3-4!斯诺克再爆冷门!丁俊晖争8形势明朗化:竞争者剩下最后3人

3-4!斯诺克再爆冷门!丁俊晖争8形势明朗化:竞争者剩下最后3人

刘哥谈体育
2023-03-21 09:26:53
太可怕!游客在九寨沟一饭店饮酒后,致1死1失明 官方回应

太可怕!游客在九寨沟一饭店饮酒后,致1死1失明 官方回应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18 11:28:11
王宝强与新女友领证,马蓉发文公然挑衅,还扬言自己是个好妻子

王宝强与新女友领证,马蓉发文公然挑衅,还扬言自己是个好妻子

凡凡娱乐啊
2023-03-20 16:04:08
人民币信用度低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人民币信用度低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朱海平经济观察
2023-03-20 19:03:20
贾浅浅《2月5号的夜晚》我娇羞地喊道“疼”!专家:你们都看浅了

贾浅浅《2月5号的夜晚》我娇羞地喊道“疼”!专家:你们都看浅了

小王同学在路上啊
2023-02-05 06:50:42
足协压哨官宣!广州队通过准入,郜林回归悬念揭晓

足协压哨官宣!广州队通过准入,郜林回归悬念揭晓

科技未卜先知
2023-03-20 22:06:19
贵圈新一代绿茶,吊打半藏森林

贵圈新一代绿茶,吊打半藏森林

娱乐圈酸柠檬
2023-03-21 04:00:41
揭秘!逼真到吓人的蜡像是这样制成的

揭秘!逼真到吓人的蜡像是这样制成的

看看新闻Knews
2023-03-19 14:30:15
生殖器变“升职器”,女副书记陪睡多名高官贪污千万,获刑10年

生殖器变“升职器”,女副书记陪睡多名高官贪污千万,获刑10年

史迪仔侃史
2023-03-12 13:38:15
2023-03-21 12:44:49

头条要闻

"芯片狂人"失联8个月后被移送检察机关 案件有特殊之处

头条要闻

"芯片狂人"失联8个月后被移送检察机关 案件有特殊之处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国青出线背后:球员回地方队打不上球?

娱乐要闻

钟丽缇全家同场走秀 女儿超模范十足

科技要闻

AI绘画很快就能骗过整个互联网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NOA驾驶辅助 新款领克05家族今日上市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专访|李一桐、毕雯珺:“降温神器女友” 和“充电宝男友”

外媒评“最恐怖游戏TOP10”

著名表情包持有者,这女人30年前就虎

教育要闻

震惊!应届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生!00后们何去何从?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