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夏季处于露天作业环境下人员,除了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地面及周围物体放出的热量的辐射,可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对天热不适应等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使人中暑。注意补水、休息、适应炎热环境,对预防中暑很有益处。
一、这样补水更科学
夏日不宜高脂、荤腥、辛辣饮食,高温气候宜清淡饮食。在进行户外作业前,应喝足水,灌满水壶,每4小时补充水2升,午间需每1小时至1.5小时补充1升水,或按照气温、活动强度和出汗量酌情增减。饮水温度最好以8-12°C为宜,天然水温也可。
鉴于单凭口渴感的饮水量不足以保持体液平衡,以过量饮水为好,即每次饮水时除满足口渴感外,再尽量多饮一些。饮水量达到出汗量的70%能更好地改善高温下劳动生理功能并预防热射病的发生。但出汗量过大(每天6L)时,过量饮水对胃肠道负担过重(胀肚),容易引起疲劳。总之,提倡少量多次饮水,不宜一次大量暴饮,以免增加心脏和胃肠道负担及反射性引起更多出汗和经肾排出更多水盐。补水的同时也要重视盐类的补充,一般每日所需可在饮食中补给,每餐有汤,汤菜可稍咸。
二、保障休息很重要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建筑工人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故应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适当增加午休。同时,对于近期患过中暑、感冒、发热、腹痛腹泻、体力负担过重、睡眠较少、刚参加户外作业的人,更要注意保证休息。
三、帮助自己适应环境
出行避开正午时段,尽量躲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阳光直射。在高温不要马上就做剧烈的工作,先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
当已经感觉到自己心跳加重、胸闷憋气、尤其是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劳动时,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衣服,注意防晒、降温,可佩戴宽檐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的防晒霜。
【本期专家】
李涵,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五部部长,医学博士,在站博士后,主任中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中医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