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年之中气候最炎热的节气,养生方式自然也和其他节气不同。很多人可能会在这段时间盲目的解暑降温,但这样对身体伤害很大,需要有健康的思想作为引导,身体力行的采取顺应时节的养生的办法来消暑降温,才能在大暑的节气中保养好自己和家人。
一、饮食方面
1、药食同源,药食同补: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嗮伏姜、喝羊汤等习俗,这个时节,胃肠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
2、大暑养生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到200克。植物蛋白能够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还要适当的吃些肉,例如:鸡肉,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加入些莲藕、冬瓜等蔬菜起到健脾、益气养阴的作用。
3、夏吃姜,炎热的大暑,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罗卜、夏吃姜”的道理。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若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可以喝点姜枣茶,用1—2片生姜加1—2颗红枣泡水喝。生姜可出汗解表,干姜则具有暖胃饿作用。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
二、防止中暑,常饮水: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开水最好,也可以应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消暑药茶,出汗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的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预防慢性病,运动量不宜过大:三伏天里有些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如何预防新冠,
大暑节气处于长夏时节,五行属土,土生金,肺五行属金,新冠病毒也属属金,说明新冠病毒仍然有发生的可能;防范新冠肺炎还要引起注意。建议减少出国和出省外等,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通过养生保健来增加机体免疫力。出门带好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夏季高温潮湿,食品容易腐坏,也要注意防止病从口入。
大暑来临,如何预防新冠?
大薯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非常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湿与热交蒸达到极致。在这种特殊的时期,预防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由于热和潮湿环境下病毒和细菌更易滋生和繁殖,加上在夏季人们还喜欢吃些小吃和凉食,冷链食品就很多,天热出行的朋友多,一般都摘掉口罩了,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肆虐的新冠疫情!因此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刻不容缓。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大暑节气雨水也很多,每场雨水都向秋天靠进一步,秋后肺燥感冒咳嗽时常发生,都是新冠病毒性肺炎的还发季节,防范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注射疫苗的基础上,再加上好我们的防范意识和行动,定会有效起到防控疫情的的作用。建议减少出国和出省外等,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通过养生保健来增加机体免疫力。出门带好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多宣传,从每个家庭每个人做起,定会起到有效防范疫情的。
有慢性疾病的要注意什么?
天气炎热,容易引发慢性疾病。有慢性疾病的人们要注意保健,要提前做好预防。首疾病先湿热高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血压升高,中风等,预防有三,1、保持精神安静,平和;2、注意防暑降温;3、运动不要过量。还有脾胃虚寒的病人要注意少食寒凉的食物易吃些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食物,绿豆百合,豆芽,鸭肉等有补益作用;素有风湿免疫力低下的已在这个节气引发风湿骨痛,感冒发烧等症状,要避免常吹冷风空调等,不要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来降温,易吃些温补的食品,冬病夏治,对于患有气管不好,肺心功能弱的患者可以采取三伏贴,三伏灸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
日常如何防中暑
防暑是伏天永远的话题,处在夏季署湿环境中,很多人中暑了还不自知,严重的话,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中暑的症状有哪些?首先轻度中暑患者会感觉有头晕、头疼、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偏高。出现这些情况,可以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喝些绿豆水或涂抹清凉油会好些,服用药物有:藿香正气水;中暑严重的话,会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甚至肌肉阵发性抽搐、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进而发生昏迷,需要即使抢救,不然会危及生命。重度中暑的患者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主要原则不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作业,在高温的季节减少外出活动,及时的补充水分,同时适当补充盐水,避免丢失盐分过多。
误区一: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人们常说“小署大薯上蒸下煮”热在三伏。人们为了防暑防晒想了很多办法,按时涂抹防晒霜是可以防止皮肤被嗮黑的,但不能阻挡太阳光线下的高温对人体的伤害,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的环境下身体出现的病理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热射病,危及生命。所以涂抹厚厚的防嗮素也不会起到防暑降温的效果的。即使是涂满清凉油也是不能起到作用的,反而会阻塞毛孔发生危险。建议大家要科学防暑降温,珍爱生命。
误区二:在密闭的室内泼水降温
署代表闷热和潮湿,五运六气中的大暑节气是物候中“化”的过程,万物通过这个节气的蒸煮循环过程,进行包浆,抽穗和合成化合等工程,为进入秋季的“成”和“收”做准备。因此,人们只要心静,安稳,自然的生活是不会有问题的。这样的闷热潮湿的环境下不适合在密闭不透气的的空间中长久的停留的,房间要通风,防止湿气残留。因此更不能在密闭室内泼水降温了。
误区三:洗冷水澡“降温“
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喜欢洗个冷水澡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还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热的气温下人体的表层会很热,是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的状态,这时用冷水洗澡感到很凉爽,实者皮肤受到冷水的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还有皮肤血流量减少会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同时,从热环境到冷环境的反差,还会引起胃痉挛等,易患感冒等疾病。所以不建议夏季洗冷水澡。
误区四: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中暑后不宜喝大量的白开水,第一,中暑是身体有大量的热量积攒没有散发出去引起的,首先要离开高温环境,通风,降温,可以喝些温水,最好是淡盐水,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300毫升。第二,中暑时,体内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电解质出现紊乱,因此治疗时以补充水电解质,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误区五: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里不易把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低温,因为户外的温度一天之内温度也是不同的,生活要与自然同步。长时间的低温环境空气不流动会出现空调病;如果离开进入高温环境或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温差过大会使血管收缩舒张不定和腠理不稳侵入寒气,年老体弱或有血管病的人会发生不适和引发疾病的。
误区六:大量喝绿豆汤和凉茶
绿豆汤在夏季可以防暑但不适于大量来喝,大量喝易伤脾胃。绿豆是防暑的食疗方法,一旦中暑了,绿豆却没有太强的解暑作用。凉茶大多含有寒凉辛甘的性味,大量喝会阻碍阳气的宣发,夏至过后,阴气始生,阳气渐衰,保护阳气很重要。
误区七:太阳镜颜色越黑越能保护眼睛
墨镜一般分为染色镜片、变色镜片、偏光镜片。根据职业特性选择墨镜的种类;不是颜色越黑越好。夏季选择的墨镜一般以防紫外线的作用,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标准是镜片的uv(紫外线)标准决定的,而不是颜色的深浅来决定的。
误区八: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夏季出汗多是不能减肥的,出汗过度会出现脱水状态,同时损失大量的无机盐,如不及时补充容易导致身体代谢异常的。大量出汗只能减少水分,是不能真正起到减肥作用的,反而会带来许多问题。真正的减肥是减掉身体里多余的脂肪。出汗是不会减少脂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