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伏贴”的好处
那真是,dddd
进入暑伏
“贴粉儿”们对于贴敷的爱
简直和长辈们坚持贯彻的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的传统一样
顿 顿 不 落
而年度的贴敷现场早已人山人海
默默的排起了长队
到底贴敷为什么有如此魅力呢?
我们邀请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科主任兼中医病房主任姚岚为大家科普
↓↓↓
靠谱名医拍摄团队
Part1.冬病夏治有法宝:三伏贴了解一下
我们常说的三伏贴,学名: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此疗法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的。《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冬病”:因体内阴寒比较重,而在气候相对寒凉的秋冬季节发病的一类疾病;
“夏治”: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能更好地把体内的阴寒祛除。从而预防疾病和减少疾病在冬天的发作,减轻症状,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Part2.贴敷要抢“头彩”?Duck不必!
三伏天 (每年7月中旬~8月上旬) , 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也是人们驱散体内寒气的最佳时间。
因此,这段时间也是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疾病的最佳时间。
姚岚主任表示,三伏贴主要是在三个伏天的第一天进行贴敷。如果不小心错过了这个日子,我们也可以选择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贴敷也是可以的。
小Tips:
大家不必扎堆,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贴敷且不影响贴敷效果。
Part3.贴敷,到底贴哪儿?
贴敷用传统的药物贴在穴位上,根据人的体质或者是疾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穴位。
背腧穴是内脏经气输注之处, 五脏六腑之腧穴皆位于背部, 中药贴敷于背腧穴通过“肺朝百脉”和经络的“行气血, 营阴阳”作用于全身而发挥效能。
通过局部皮肤的吸收透入及刺激于体表, 达到调节全身作用。
取穴时根据病情加减穴位:
· 喘咳:哮喘穴、风门、肺俞、天突穴, 严重者加心俞、隔俞
· 过敏性鼻炎:鼻炎俞、风门、肺俞
·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穴、风门、肺俞
· 虚寒型胃炎、慢性腹泻: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天枢
· 强直性脊柱炎:大椎、大柱、命门、肾俞、阿是穴。
小Tips:
贴敷时宜穿透气性好的棉质宽松衣服, 因出汗过多会影响药物的固定和疗效!
Part4.这些人群贴敷,好处多多!
姚岚主任表示,三伏贴主要的适应症是虚寒体质的人群。
长期反复的患有呼吸道、消化道、免疫性的一些疾病的患者也比较适合贴敷。
另外,过敏体质,反复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的患者也比较适合的。
还有就是有些女人妇女或者是女性女性朋友,它就是腹部寒凉,比如月经不调这样的,也可以进行三伏贴敷。
Part5.人人都适合穴位贴敷?当然不是!
“三伏贴”的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等
此外,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以及2岁以下婴幼儿贴敷也要慎重。
Part6.贴敷过后,这些事不能放松!
*1.按照严格按照医院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贴敷,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2.贴敷当天不要洗冷水澡、不要在阳光下曝晒、不要游泳、不要从事剧烈活动。
*3.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以及海鲜类食品。
4.贴敷当天, 不要让空调、电扇对着吹, 不要将室内温度调得太低、太冷。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 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6.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 不影响疗。
7.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 应立即取下药膏, 禁止抓挠, 不宜擅自涂抹药物, 一般可自行痊愈。
8.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 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Part7.贴敷,不是“凑凑热闹”而已!
有的朋友心血来潮,觉得贴敷疗法不错,但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这样做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专家表示:贴敷需要坚持治疗, 持之以恒。贴敷3年为1个疗程,3年或3年以上治疗效果优于断续或只作1年治疗者。
关注靠谱名YI公众号后台回复“时间表”
即可获取2021年“三伏贴”时间表
-END-
*提醒: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 本期合作名医 -
姚岚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中医病房主任
关注靠谱名YI
每天获取一个健康新资讯
采录 | 阳儿
文字 | 小田酱
剪辑 | 精灵
海报 | 辛巴
科普来源:
[1] 李仁昇.中医特色疗法—三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6) :39
[2] 吉训超, 王祥, 许华.从冬病夏治探讨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机理[J].江西中医药杂志, 2004, 35 (3) :14.
[3]《贴敷别扎堆 伏期之内都赶趟儿》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