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疫情防控常态化,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大家普遍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合称为“三高”,但您可知道,还有种“三高”应该警惕。这一种“三高”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了,它们就是——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升高。下面就为您科普一下,这些数值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大多数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且知道需要就医进一步诊治。而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升高。这三者是血常规中最常用的三项数值,反映了人体血液系统最基本的状况。
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升高会有什么表现和影响呢?
最常见的就是血栓性疾病,包括:脑血栓、心肌梗死、肢体动静脉血栓等。有些人可以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症状。有的满面红光、有些人口唇发绀、手指/脚趾末端呈紫红色。伴随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电图可以有心肌缺血性甚至心梗的改变、头CT可以有脑血栓、肢体血管彩超可以有血栓形成等。因此这类患者大多首先就诊于循环科、神经科等。待到血常规检查发现“三高”才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经过血液科医生会诊及进一步检查后方得以确诊。
其实这是一类血液系统疾病的统称——骨髓增殖性肿瘤,也就是我们说的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增殖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系列的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地过度增殖。
以血栓及出血并发症为主。随着病情发展有些可以进展为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有些则导致造血衰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是很严重的。确诊需要做血常规及末梢血涂片、骨髓形态、骨髓活检以及基因检测等检查。
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升高目前尚无法治愈
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控制疾病进展。希望:一是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危险,二是防止向骨髓纤维化和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问题。
治疗上需要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定期静脉放血、应用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羟基脲、沙利度胺、芦可替尼等)来维持以上三项指标在合理范围。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滥用保健品、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要控制好血压、保护心脑血管、预防血栓等。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生存期大多较长。
这就要求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非血液科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警惕提高。及早发现并确诊是至关重要的。
【本期专家】
徐海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及沈阳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辽宁省肿瘤协会淋巴瘤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分支机构常务理事、辽宁省免疫学会委员。技术专长:血液系统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肿瘤化疗及细胞免疫治疗、急重症的抢救、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