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已经成为常态化,人们依然不能懈怠,随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基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新冠肺炎的潜伏期约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
新冠肺炎的表现一般为发热、干咳、乏力等,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腹泻,甚至有些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人群对于新冠病毒普遍易感,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的人易感性更高。同时,也与病毒接触数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患病。因此,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我们抗击新冠的重要一步。
在日常防护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少出门,少集聚
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性大,且感染风险未知,人与人之间很难保持1米距离,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即使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我们也要尽量少出门、少聚集。如果外出,应全程佩戴口罩,选择错峰出行、单独就餐。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不触摸车内物品。
二、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和飞沫中的细菌和病毒,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到医疗机构就医,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电梯、电影院等密闭空间时,应注意佩戴口罩。佩戴口罩过程中,应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三、勤洗手、勤消毒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会经手接触传播。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为避免疾病经手传播,应注意正确洗手,外出归来、咳嗽捂手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消毒剂清洁手部。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
四、注意个人防护,提高免疫力
应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及时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应经常触摸小孩额头。居家环境中应勤通风、勤消毒,对于钥匙、手机等小件物品外表可用棉球蘸取酒精擦拭(注意静电),对于餐具建议开水煮沸10分钟,衣物应勤清洗。平时要经常锻炼身体,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保持安全距离
我们在进办公区域前要接受体温测量,在等待电梯的过程中要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在工作区域要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和物品的消毒。尽量将线下会议改为线上会议,在面对面开会和交谈的过程中戴好口罩。
【本期作者】
孙昕,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三科医师。北京医学奖励基因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