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比赛中,没有队友之间的呼唤,只有篮球砸在地板上的砰砰声;没有判罚的哨声,只有裁判挥动的旗语……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三人制聋人篮球比赛正在鞍山激战。
在“无声”的篮球世界里,每名队员心里都有一个篮球梦。辽宁男队的沈阳籍球员董立明告诉记者:“希望未来我能有机会亮相残奥会赛场。”
◤辽宁男女队冲击双冠◢
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聋人三人制篮球赛事,本次比赛共有来自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支球队参加。作为东道主,以沈阳球员为主的辽宁三人制聋人男子和女子篮球队均参加此次比赛。占据东道主优势的辽宁男女篮目标均是力争冠军。
规则上,聋人三人制篮球与普通三人制篮球比赛基本一致。因为运动员无法听到裁判的指令,所以比赛中可以看到,除了正常执法的两名裁判外,会有专门的底线裁判通过挥舞手中红旗,向运动员发出“旗语”传达判罚指令。不过,因为没有听觉,相比健全人,队员们对外界的感知要差不少,所以对一些动作、来球的判断迟缓而产生身体冲撞情况较多。
17岁的辽宁聋人女篮队员任晏乐,来自沈阳聋人篮球队,比赛中,她快速灵活的突破盘活全队。这位全队最年轻的队员通过手语告诉记者,“篮球带给全队很多欢乐,让我们更加坚强。此次家门口作战,全队士气高涨。”
◤篮球让他们重拾自信◢
22岁的董立明是辽宁男队的球员,他说,自己最喜欢的球星是NBA勇士队的库里。在介绍自己的同时,董立明顺势做了一个库里标志性的投篮动作,仿佛在向心中的偶像致敬。
如今在场上充满自信的董立明说,因为听力问题,他一度不愿意和别人接触、沟通。打篮球后,他认识了很多朋友,逐渐发现和大家可以沟通,也不再排斥与他人的交往。“篮球带来自信和快乐,让人对生活有了热情。今年加入辽宁三人制聋人篮球队之后,有了新的团队,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篮球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采访辽宁男队主教练安晓峰前,他正带领队员进行赛前备战,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与夸张的肢体语言向队员们布置下一场的战术和布阵。安晓峰说:“执教的最大难处在于交流。尤其比赛时,当我喊完暂停后,因为篮球没有专业的手语,只有模仿和示范,因此在暂停时间给他们布置战术绝对是一门学问。”
◤期待登上残奥会赛场◢
谈到如何在没有听觉的情况下打好球,安晓峰说:“聋人篮球场上,队员们基本用眼睛来观察球场和对手的情况,还有触觉,比如将手臂贴到对手身上来感知对方的活动。因此,聋人篮球对于身体灵活性和观察力要求特别高,我们在训练时,让队员站到中间,用4到5个球分别去传给他,用特殊方式摸索新的训练方法。”
本次比赛的技术代表徐元生介绍说,因为三人篮球成功进入奥运会,所以三人制聋人篮球很可能会成为下届残奥会的项目。“三人制聋人篮球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不少省市还没有专业队。国家队的教练会通过本次比赛选拔队员,之后组建国家队,为该项目进入残奥会提前做好准备。”
董立明表示,他一直期待着三人制聋人篮球能进入残奥会,那样,他和队友们就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22岁的他首个目标就是和队友先站在全国最高领奖台上,然后为了圆梦奥运继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