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有个闲人马大姐,咱浑南有个‘热心张大姐’!”这是很多案件调解当事人对张艳美的亲切称呼。如今,在浑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张艳美作为“张大姐”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用深厚的调解技巧化解百姓纠纷,用暖心的话语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张大姐”调解室也成为浑南区人民调解工作的金字招牌。
为农民工讨薪
“我们也不知道要找谁,要怎么办,还请你们帮帮我们吧!”6月10日,七名群众来到“张大姐”调解室向张大姐袒露诉求。这七人为辽宁省内地区农民,今年3月在某项目工地做架子工,约定劳务费共计12.11万元,每人2.1万元至2.7万元不等,但工程结束后,包工方并未如期支付劳务费,他们虽曾数次催款,仍未能索要成功。前几日,农民高某父亲病危住院,急需用钱治疗,他们听说浑南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可以提供法律援助,还有位“张大姐”在调解方面有一手,因此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前来。
了解案情后,张大姐考虑到高某急需用钱,且包工方并未完全赖账,如果通过诉讼渠道解决争议,可能会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张大姐提出接案介入,通过调解解决这一诉求。张大姐先后找到包工头宋某、项目负责人施某、总承包方沈阳负责人和开发商相关负责人,经过十几次的调解,最终,在张大姐的“软硬兼施”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化解纠纷矛盾
“几十家商户,全都被骗了,现在天天亏损,退钱还不给退,我们可怎么办啊……”今年3月,沈阳某学院食堂档口的租户张某、刘某和赵某三人来到“张大姐”调解室叙述着他们的不幸遭遇。三人自述在网上看到沈阳某学院食堂档口招商,内容描述为学校每日都有7-8千名学生用餐,单个档口每日销售额可达2-3千元。今年1月,三人与该食堂整体承包方签订了档口租赁合同,经营快餐生意。但经过半个多月的运行,商户们每日仅能营利16-200元不等,造成严重亏损。他们多方渠道打听后才发现,原来整个学院用餐学生也不过2千人,因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便要求食堂整体承包方退还租金,但却遭到拒绝。张艳美了解案情后,立即与值班律师进行分析,想办法、出主意,考虑到双方有合同约定在先,提出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本着“与帮为善”的宗旨,张艳美先后经过6次现场组织、21次电话沟通调解,食堂整体承包方与学院食堂全体租户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为有效降低群众解决争议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及时平息矛盾,去年,浑南区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优势,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创新设立“张大姐”调解室,邀请具有30多年调解经验的退休老党员张艳美担任专职调解员。仅今年上半年,调解室就已受理群众关于劳务费追索、财产继承、邻里关系、儿女赡养、土地征收等各类调解案件134件,这些案件均通过引导当事人转变正确思想认识和双方和解等方式被成功解决,“张大姐”也被当事人亲切的称为“咱们的好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