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救人啊!有人落水了”。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岸边不远处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此时的落水男子已经逐渐失去了意识,在河面上仅露出了一点黑色的头发。正在与家人一起游玩的医大四院医生纪全松闻讯后,迅速跳进河中。
“遇到这种事谁都会选择救人,咱东北人都是这样的!更何况我本人是一个医生。”接受采访时,纪全松这样说。
纪全松是医大四院的一名泌尿外科医生,6月14日端午节上午10时左右。他和家人在沈北蒲河景观路感受假日休闲时光时,一声呼喊打破了原本的宁静,纪全松顺着声音望去,前方不远处的河里,一名男子正缓慢地沉向水底。
“从我的位置到河边大概有几十米的距离,岸边全是高高的芦苇丛,我到岸边以后发现落水的男子应该跟我能有十几米的距离,但因为芦苇的遮挡不能一下子进入水中,我先用手拨开芦苇直接冲了进去。”纪全松回忆说。
“事发突然,落水男子就在我前方,来不及多想,衣服也没脱,心里只想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人,就跳了下去。”
纪全松回忆说:“我下水后发现,男子落水处有很深的淤泥,他的身体呈瘫软状态,显得很沉重。我在水里尝试着拉了他几下,始终没能让他的头部完全露出水面,我的双脚反倒因为频繁用力而陷入了河底的淤泥里……”更让纪全松犯难的是,男子落水处是一个陡坡,“凭我自己根本没办法将他拽上岸去。在水里,我的体力消耗得很快,每次男子本能地挣扎,对于我来说都会增加很大的危险性。慌忙之中,我望见河边地势较缓的芦苇地,透过浅浅的河水能看见黑色的、湿滑的淤泥。当时我别无选择,无论如何,我不能让他离我而去,于是我奔向了芦苇地。”
纪全松回忆说,他接下来的每一脚都因为用力,深深地陷入泥里,几次都因为重心偏移险些滑倒在水里。扶不动,纪全松就抱,抱不动就拖,“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把这名男子从芦苇地那边拉了上来。”说起救人的经过,纪全松显得心有余悸。
纪全松很快将男子拖拽上岸后,发现男子生命垂危,纪全松凭借着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和在医大四院多年的从医经历,立即对男子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并拨打了110报警,寻求帮助。站在一旁的妻子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有限的时间里成功护住了落水男子的生命。围观群众见此,纷纷向见义勇为的纪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出于医生的本能,我先检查了男子口中和鼻子里是否有堵塞物。看见男子意识比较模糊,当看到他有了自主呼吸,我才放下心。”纪全松说。“当时,在岸边我们看到两个空酒瓶,还有空的药盒加上斑斑的血迹,我们感觉男子是遇到了什么事。初步判断他是药物过量和饮酒过量,这个时候,坠河的男子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进行交流,我们也在第一时间与急救人员取得联系。”
警察和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男子已经被从水中救了上来。到了之后他们才知道纪先生不仅是盛京义勇志愿者,更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一名医生,大家都为他出色的判断和急救手段点赞。
纪全松回忆,当时一家人都在岸边的帐篷玩,他的母亲正好在河边附近,看着这个小伙好像有心事,吃了不少药,一口口地喝白酒,然后用手机发信息,就担心出什么事,所以一直在远处观察,不一会儿就看见那名小伙站起来直接往水里去了……又听到了呼喊声,马上就告诉了他去救人。
男子被送上了急救车后,很多围观市民和民警对救人的纪全松赞不绝口,而纪全松的回答却朴实无华:“事发突然,落水男子就在我前方20多米的地方,我衣服都没脱,心里只想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人。对我来说,治病救人是责任更是义务,即便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不会不管的。”传承红医精神,护佑生命健康。医大四院的纪全松展示出的这种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就是新时代红医精神的传承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