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两年,首部全面记述沈阳市政协70多年发展历程的《沈阳市政协志》终于编纂完成。“这部具有政协特色、时代特点的珍贵志书,起点高、内容多、时间长,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一项‘大工程’。”市政协副主席于龙说。
打开这部志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2019年市政协主席韩东太在《沈阳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面向新时代新方位 勇担政协人新使命》。志书采用“横排纵写”的标准记述方式,除概述部分外,编排了10篇、54章、184节,重点突出、深挖史料,对于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于龙说,该书着重吸纳了1949年11月沈阳市协商委员会成立,到2021年2月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的系统史料,包括概述和组织沿革、人员和机构名单、市政协主要工作和特色活动、专题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工作、重要文献、历届班子成员简历、政协人物志等八个篇章,以及附录20多万字的市政协大事记。此外,还收录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区县(市)政协相关内容,包括概述、组织沿革、历届领导班子成员名单、主要活动等。几易其稿,基本上真实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区县(市)政协的工作概况。
与其他单位志书有所不同,这部书突出的创意和特色是增加了历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和照片;增加了市协商委员会和政协委员会各个时期有重要影响的百名委员人物小传与照片。同时,还收录了160余张各个时期政协活动的照片。这些文稿、照片、史料增加了志书的内涵和可读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编好《沈阳市政协志》,市政协积极组织编纂队伍,参加撰写政协志的多达上百人。2019年3月,市政协成立了编纂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韩东太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协各位副主席和秘书长担任。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多次到市档案馆、市图书馆和省市有关单位细心查找市政协存档资料、重要人物档案和当年的《东北日报》《工人报》(《沈阳日报》前身)的媒体资料。两年多来,在省市委组织部、省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沈阳日报等30多个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市政协征集到数百万字的文史资料和大量照片,为编纂志书提供了资料保障。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志书以记载客观事实为主,寓观点于史料、记述之中,积极切实处理好‘述’与‘论’的关系,以‘述’为主,‘论’则少而精。我们还力争做到各个阶段的人物和事件,都有可靠的资料依据,时间、地点、主体、结果以及主要过程等做到准确无误。”于龙说。
发言人为沈阳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