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医二院·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心胸外科继经心尖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后再次成功完成了1例经皮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填补了沈阳市属医院空白。整个手术由副院长沈春健教授带领心胸外科医护人员,联合心内科、导管室、麻醉科、ICU、放射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通力协作共同完成。
患者徐女士,67岁,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20年,因“间断胸闷气短2个月,再发并加重半个月”收住我院心内科,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同时合并冠心病、左心衰竭、2型糖尿病、中度贫血、腔隙性脑梗死等疾病。患者心衰严重、不能平卧,心内科吴蔚、邵冰两位主任和沈春健教授一起讨论患者病情,考虑二次换瓣膜手术风险很大,能否用不开刀的办法解决?
沈春健教授介绍,“主动脉瓣就如同心脏通向全身的‘大门’,一旦这扇‘大门’出现严重狭窄,不能正常打开,血液就无法被顺利地输送到全身,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针对徐某的特殊病情,沈春健教授决定在以往经心尖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的基础上,采用经皮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并为患者制定了缜密的手术计划。
手术当日,相关科室通力协作,麻醉科、介入导管室进行了充分准备手术正式开始,建立左右股动脉路径的血管通路,导丝跨主动脉瓣,使患者右心室起搏达到180次/分,进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并置入瓣膜,逐步释放生物瓣,释放结束后,撤出输送系统进行造影发现主动脉瓣无返流,介入瓣膜形态满意,无瓣周漏,无跨瓣压差。经过近两小时紧张而忙碌的手术,成功为患者经股动脉植入人工主动脉瓣生物瓣膜。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返回监护室平稳快速康复,术后第一天即返回普通病房下床活动。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继高血压病、冠心病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手术(TAVI),是近年来研发和采用的一种全新微创瓣膜置入手术,主要通过外周动脉将人工心脏瓣膜经导管置入主动脉瓣狭窄处并替代自身主动脉瓣功能。相对于传统手术理念,该手术不需要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在不停跳的心脏上进行,也不需要取出原瓣膜,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高龄、高手术风险且症状严重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手术禁忌症高风险人群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此次手术的成功,意味着医院心脏疾病治疗水平及多学科协作诊治技术达到了领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