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沈阳、大连“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
6月10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沈阳围绕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要率先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具备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基础条件。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地处东北亚交通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
将加强产业体系协同创新,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在以沈阳为核心的一小时综合立体城际交通运输圈基础上,重点推进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沈白高铁、沈辽大道以及沈铁、沈本、沈抚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共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
此外,还将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快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
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大连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目标,将积极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国际性枢纽港建设,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大连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全力推进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东北领先的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基地建设。
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在“十四五”时期,将以大连为龙头,深度链接环渤海等沿海、沿江经济带,面向亚太地区沿海分工协作网络,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
围绕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高质量对接京津冀产业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底色,重点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智能无人系统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二是持续推动与京津冀深度协作。充分发挥京沈高铁全线开通的有利条件,依托红山文化、红色旅游、古代文化、工业遗产及草原、沙漠、海滨等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建设环京津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加强区域生态共同治理。继续推进与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共同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
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等9个县(市),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将协同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生态基础。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二是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
三是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厚重的革命历史传承、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红色游”“民俗游”“冰雪游”“沿边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建设集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