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小眼睛关乎大健康。今年6月6日为第26个“全国爱眼日”。本次爱眼日活动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旨在促进包括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和生活中视屏时间过长,很多人眼睛干涩甚至干痒,点了眼药水、人工泪液并不见效。这时可以选择中医药,改善临床症状。
一、养肝血
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因此目干涩与肝血不足相关。肝血不足的患者往往伴有口干、头晕、潮热、视物昏花的症状。如同时伴有羞明畏光、迎风流泪、眩晕耳鸣,可选择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如伴有目眩耳鸣、咽干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可选择归芍地黄丸柔肝养血。如伴有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舌质淡、脉弦细者,可选择补肝汤补肝养筋明目。生活当中可以适当用酸枣仁养肝血清虚热、枸杞子益精明目。
二、健脾气
《兰室秘藏》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这类患者在目干涩视物昏花的同时,往往伴有脾胃虚弱、耳鸣如蝉、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劳则加重等症状。这时可以选用益气聪明丸益气升阳,聪耳明目。
三、散郁热
很多患者并不是单纯的肝血虚或脾气虚,更多见的是烦劳引起肝气郁滞,气滞血阻,肝血不能濡养目窍,这类患者往往在濡养肝血的同时,加用疏肝调达气血之品,如加味逍遥丸。也有脾虚肝旺、风木不平、目干羞明、甚或作痒者,这时可以酌加疏散风热以明目之品,生活中可用菊花、桑叶、苦丁茶清宣上焦郁热。
四、调作息
《素问·宣明五气》明确指出“久视伤血”,避免过度用眼可养肝血。“人静则血归肝脏”,在肝经当令的晚上11时之前休息,可更好地濡养肝血,进而保护视力。
注:文中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期专家】
李涵,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五部部长,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在站博士后。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中医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