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6月6日我们普遍知道是“全国爱眼日”,但您可知道,这天同时也是“中国房颤日”。2013年3月1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 CNAFA)在京成立。会上同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
在当前,很多患者因为疫情即使生了病也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尤其是夏季来临,心血管病发病率有所增加,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得了心血管病应该怎么办。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房颤发作,直接威胁生命。今天我们就揭开房颤的神秘面纱。
说起房颤,有一部分人可能就是房颤患者,而有一部分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房颤”这个词,不知道房颤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房颤与脑栓塞有什么必然联系?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房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最可怕的并发症就是栓塞,危害最大的是脑栓塞。由于心房不规则搏动,导致心房血液流动的不规则,进而容易造成心房内血栓的形成。血栓会跟随血液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到达脑血管,就会形成脑栓塞。脑栓塞发病急,进展快,容易威胁生命。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有栓塞病史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栓塞的可能性更大。2004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在50~59岁人群中仅为0.5%,在≥80岁中高达7.5%。可见,房颤在高龄患者中发病率还是相当高的,所以对于房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必要。读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问:房颤的并发症这么严重,老年人发病率那么高,得了房颤该怎么办?是不是得了就没得救了?什么是房颤,得了房颤会有什么表现,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房颤,怎样才能预防房颤?
房颤引发的脑栓塞
一、什么是房颤?
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二、房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心率超过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即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劳累感;有的也表现为头晕眼花甚至晕倒;有些患者会表现为心绞痛的症状,如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有压迫感或者不适感;气短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房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在心脏病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等情况时,也会出现房颤。房颤也可见于正常人,当他们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者是大量饮酒时会发生房颤。所以有上述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房颤的发生,注意自身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才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预后。
四、通过什么样的检查手段才能诊断为房颤?
在临床上诊断房颤并不困难,一般情况下,常规心电图就可以发现患者心房颤动,如果常规心电图无法诊断,通常情况下,医生会给患者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来确诊。
房颤心电图
五、确诊房颤以后该怎么治疗?
发生房颤是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房颤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寻找房颤的原发病和诱发因素,做出相应的处理。首先我们要找到导致房颤发生的原发病,有些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纠正甲亢后有些患者的房颤也会得到纠正,但多数情况下,房颤是难以根治的。房颤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经导管消融等。
先说说药物治疗,房颤的药物治疗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是最有效,最常用,同时还是可以单独应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
(2)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3)当房颤并发心衰时,常用药物为洋地黄,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的心室率的控制。
第二,转复窦律,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及导管消融治疗。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是目前常用的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特别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复律的成功与否与房颤持续的时间长短,左心房大小和年龄有关。
第三,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但抗凝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患者没有正确的评估,或者使用抗凝药物过量时,会造成患者出血,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果抗凝药物用量不够,就不会起到预防血栓或栓塞的效果,所以房颤患者在抗凝治疗时,一定要积极配合自己的医生,尽量能够找到抗凝的平衡点。
对于合并瓣膜病患者,血栓和栓塞的发生率很高,需应用华法林抗凝,长期使用华法林会有出血的可能性,所以在使用华法林时,要经常监测患者的INR,使其控制在2~3,通过INR的值来调节华法林的剂量,防止量多或者是量少。
对于非瓣膜病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用CHADS2--VASc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CHADS2--VASc评分≥2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危险性较高,应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CHADS2--VASc评分=1的患者,可考虑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CHADS2--VASc评分=0的患者可不需抗凝治疗。
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预防,现在临床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例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它们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测或剂量调整。这样就可以免去了很多患者经常去医院抽血化验的痛苦。但在临床上也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发生出血的情况。
说完药物治疗,现在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治疗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中可利用的消融能源方式包括射频(电能)、冷冻、激光、超声波、微波等。但目前最常用的能源方式为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是房颤的治疗方法中常用的一种,射频消融手术以其效果佳、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六、房颤是怎样预防的?
房颤一旦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房颤会越来越重,导致的并发症也会很严重,同时也会越来越难以治疗,所以预防大于治疗,我们做好房颤的预防很重要。
第一,控制好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血脂水平,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衰患者要积极控制心衰,防止心衰复发;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并时常监测使血压达到适当水平。
第二,避免和限制使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如咖啡、浓茶、可乐等。
第三,要有要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要戒烟限酒,要积极的控制体重,有研究表明,戒烟和限酒能够对房颤的预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被诊断为房颤,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要完全不在意,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从医嘱,千万不要盲目自行用药,尤其是抗凝药。如存在像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没有发生房颤的患者,要遵从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从而减少房颤发生的可能性。
【本期专家】
徐萍,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