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同时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维生素A缺乏症是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维生素A在维护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骨骼发育、维持视觉功能、抗感染、促进造血功能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婴幼儿期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一旦维生素A缺乏,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身高增长受到影响。此外,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严重缺乏则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血清视黄醇浓度<0.70µmol/L,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D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促进钙吸收,维持体内钙磷平衡,促进骨骼发育。此外,维生素D还具有促进免疫功能、抗过敏等作用。婴幼儿期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影响骨骼发育和健康,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从出生后半个月(早产儿生后一周)开始补充维生素AD,婴幼儿维生素AD摄入的最佳配比为:维生素A 与维生素D为3:1,能够同时满足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两种营养素的科学合理的摄入量。维生素AD滴剂,0-1岁规格含维生素A 1500IU,维生素D 500IU;1-3岁规格含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 700IU。每天一粒是安全的、有效的、合理的剂量,也是推荐的预防剂量。
铁是儿童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营养元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和一些呼吸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等重要生命过程;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铁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甚至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同时,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会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尤其是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更为重要,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1-2mg/kg/d,至1周岁;母乳喂养的足月儿4-6个月后需要增加强化铁的食物,必要时按照1mg/kg/d补铁。对于已经出现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应按照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 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以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提高补铁的效果。
锌也是较易缺乏的营养素。在儿童生长发育、学习认知行为发育、创伤愈合、味觉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锌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偏食或厌食、皮肤干燥、免疫功能降低。尤其是出生后4-6个月开始到2岁期间,由于母乳中锌含量的急速下降,以及辅食添加不足,更容易出现锌缺乏。儿童腹泻与锌缺乏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世界卫生组织已向全球5岁以下急性或慢性腹泻患儿推荐补锌治疗,6个月以下每天元素锌10mg,6个月以上每天元素锌20mg,持续10-14天。婴幼儿出现锌缺乏的情况,可以按照每日补充元素锌1mg/kg,持续补充1-2个月。如果持续存在锌缺乏高危因素,建议每日小剂量补充元素锌5-10mg。
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婴儿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地添加辅食和补充营养,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应及时、合理地补充,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本期专家】
崔学东,沈阳市妇婴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专业20余年,擅长新生儿疾病诊治、儿科常见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