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俗话说“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这话说得朴实且真实。自己做了父母以后,才知其中甘苦。排便是小孩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如何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那么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1.首先建立排便的“生物钟”
建议家长在孩子半岁会坐时,就应开始进行排便训练,每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形成排便反射。等到会走路时自己就应该会自主排便了,训练要趁早,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容易训练。有的孩子已经2、3岁了,家长还在把便,这样上幼儿园就很不方便了。
排便时间最好选择晨起或早餐后,这两个时间都是肠蠕动开始活跃的时候,利用这个时间可以让孩子顺利地排便。
2.选择合适的排便器
开始训练孩子排便时,需要装备一个专用排便器。放置在易于使用的位置,鼓励孩子每天在便器上坐一会儿。便器应有适宜高度,使双膝水平高于臀部,双足应着地以便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没有大便,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少数儿童有大便看故事书或玩玩具的习惯, 这对肛门很不利,容易患痔疮或脱肛,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一习惯。
3.小儿腹泻或便秘后怎样处理?
小儿腹泻后肛门部可有里急后重感,他们会认为大便没便干净而坐在便盆上不愿起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设法叫孩子起来, 并用温水清洗或用热毛巾热敷肛门,帮助他们克服下坠感,同时要及时治疗小儿腹泻,因为感染性的肛门疾病如肛周脓肿、肛瘘主要是由于排便次数多、腹泻造成的。
孩子出现便秘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很容易引起肛裂和痔疮,严重还会造成脱肛。建议平时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薯类食物等。不能经常性地使用开塞露,会产生依赖性,如果发现孩子排便异常,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没有副作用的润肠药物进行治疗。
【本期专家】
张欣,沈阳市肛肠医院肛门七病房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肛门常见病的微创手术,在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会阴瘘)的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