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企业之本,更是生命之本。目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而如何让数字化、信息化助力企业安全生产也成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因素。5月31日,沈阳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现场交流会,30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共同感受“数字化”管理带来的安全生产“红利”。
展示:30家装备制造企业同上“安全课”
隐患排查全覆盖,每个员工都可以“随手拍”并上传安全隐患,待解决、已解决一个手机全掌握;一厂一个3D模型,一个颜色对应一个风险等级,全厂安全情况一“幕”了然;设备实施台账管理,每个设备都可以“扫码”看数据……当日,在沈阳机床,一款“安全援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据悉,该平台通过安全目标职责、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应急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等模块,借助AI智慧监控、3DVR场景模拟、3D风险地图、人员定位等智能科技方式,帮助企业从传统监管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现代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原来,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这样智能。”在听完平台的多个功能介绍后,一位企业安全工作管理人员表达了感慨。沈阳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唐洪刚在点评“安全援”系统时表示:“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安全援’在双控体系闭环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模块方面均做得尤为深入、扎实,可以全面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所想所需;并且AI智能识别、3D VR模拟实训等功能的集成与定制,又可以拓展企业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更多助力。不过企业也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逐步有针对性地对功能予以完善,让其真正成为一套员工爱用、企业管用、政府有用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交流:安全生产管理应融入“数字化”平台
当天,就如何更好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如何让安全生产管理更智慧等问题,沈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等进行了交流。
沈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许世萍认为,对于各大企业而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往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中,迫切需要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移动终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她也建议企业在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的同时,也应加入更有针对性的规范来保障。
沈阳机床副总经理徐仲介绍,“安全援”系统上线工作是沈机股份安全生产年初既定工作方案,为确保2021年安全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企业推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用更科学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各种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方面,沈阳机床作为通用技术集团装备制造板块的重点企业,率先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改革,已经上线运行安全援系统,既满足了企业所需,也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体验:“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带来的“红利”
当天,30家企业代表来到了沈阳机床的一个车间,现场体验“数字化”安全管理带来的“红利”。车间内一个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屏幕十分引人注明,目标计划完成率,隐患排查次数,风险区域变化情况等数据实时显示,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罗列着各类危险源点位及数据。“当普通员工发现安全隐患时,也可随手拍照上传系统。”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可实时查看隐患处理进展,并用不同颜色模块予以标示。
“如果企业的意识和安防技术还单纯的靠人力盯守,就无法在本质上提升企业生产安全水平。”一位企业代表这样说。对此, 沈阳市应急管理局制造业处处长刘志鹏表示,沈阳市工业企业门类齐全,随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改革的深入,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需要探索从靠人盯到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转变,要享受“数字化”管理带来的“红利”。据悉,沈阳市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并将“引入专业化技术支撑机构对接重点行业领域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作为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