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起源于中国,是由中国古人发明的益智博弈游戏。
但玩麻将能引发抽搐、癫痫发作,您听说过吗?
本期我们邀请到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黄爱莉带大家了解麻将性癫痫这种疾病——
首先讲个案例吧:
64岁的张大爷是个抚顺人,儿女于外地工作,独居在家,退休后闲来无事儿,喜欢打麻将作为消遣。
几年来张大爷每天都在小区附近的麻将馆打麻将,经常一打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有时甚至打上一天。张大爷是个麻将高手,每天麻将玩得是乐此不疲、酣畅淋漓,经常都能赢牌。
但近2年张大爷反复3次于打麻将时出现翻白眼、口吐白沫、四肢僵直抽搐,意识丧失,无论咋喊都没回应,还伴有尿失禁,每次持续2-3分钟就能恢复。
醒来后,他又变得跟正常人一样。
张大爷自己,对之前出现的症状,一点也回忆不起来。张大爷为此特意到当地医院就诊,但没查出啥病。由于儿女均在外地,不愿麻烦儿女的张大爷,没有特意告诉他们,也没有重视,平时还是继续玩麻将。
可最近一次张大爷犯病持续10多分钟才缓过来,这可吓坏了在场的麻友们,纷纷劝大爷赶紧到沈阳让儿女陪着看看病。
经过仔细问诊、查体、完善肝肾功能、血糖、血压、脑电图、头CT、增强头MRI等系列检查,并查阅相关文献后,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确诊张大爷的病为麻将性癫痫。
什么是麻将性癫痫?
麻将性癫痫是一种反射性癫痫,发生率不高。
这种病只有在打麻将时发作,麻将反射性癫痫是一类特殊的精神反射性癫痫,其刺激因素非常复杂,不单是视觉、触觉、听觉或某种特殊刺激,而是涉及到观察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活动、焦虑、惊吓、激动、劳累及室内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同样需要动脑筋的脑力活动或游戏,如象棋、纸牌游戏、国际象棋和进行复杂计算、画图或复制几何图像等,亦能触发反射性癫痫。
研究表明麻将性癫痫发作可能与过度劳累和过于计较游戏输赢有关系。
打麻将需要不断地依据别人所出的牌及自己的牌来反复计算、思考、推理,这样会使人精神高度紧张、疲劳。
同时打麻将久坐、体力消耗过多,加之打麻将通常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吸烟者吞云吐雾,人长时间处在一种缺氧环境中。
另外麻将花色繁多,搓麻将的噪声较高,这些诱因会导致大脑内环境的紊乱,致使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出现癫痫发作。
尤其是熬夜甚至通宵打麻将,更容易出现麻将性癫痫!
如何治疗麻将性癫痫?
麻将性癫痫通常不需要口服药物治疗。
其属于反射性癫痫,明确的诱发因素是打麻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定要戒除麻将游戏,在桌旁观战最好也避免。
通常只要避免诱发因素的刺激、就能避免相应皮层的异常兴奋,患者也就不会再出现抽搐发作。
因此患有麻将性癫痫的病人一定要戒瘾,防止再次发作!
旁边人发生癫痫正确做法是什么?
1. 迅速使病人侧卧,松开衣领,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误吸。
2.不要刺激或压人中等穴位,也不要硬搬动患者。
3. 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4. 切记:癫痫一旦发作就会循着发病形式直到发作自行结束,所以不要试图通过按压或约束患者达到控制发作的目的。
· 黄爱莉主任温馨提示 ·
玩麻将这项娱乐活动备受大家的喜爱,全国各地都很流行。
在此,提示各位老年朋友们任何娱乐项目都应该适度,凡事过犹而不及。打麻将时要以一种享乐游戏的心态,如果感到劳累,就应该及时中止游戏。
避免过于在意结果,过度紧张、废寝忘食。
*提醒: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 本期合作名医 -
黄爱莉,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擅长各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栓塞、高血压脑病,尤其急性期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震颤等)、癫痫发作等。
编辑 | 小田酱
海报 | 松果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