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本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6月1日,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鲁平宣布这一让人激动人心的消息:截至6月1日16时,在院本土确诊病例2例全部治愈出院。至此,历时17天,沈阳此次疫情本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本土无症状感染患者1例,目前隔离观察管理中。
“每一次‘清零’都来之不易,如果说这个‘0’是个圆,那么这是沈阳人民风雨同舟、攻克难关共同画出的同心圆。”李鲁平称。
从容“应战”
组建一支近百人的应急梯队
当本轮疫情出现以后,身经百战的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从容“应战”,根据前两轮疫情的救治经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医疗资源,根据疫情规模,沈阳中心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应急梯队,24小时待命,随时启用;按照国家诊疗规范要求,沈阳中心严格实施精准规范治疗,采用“一人一策”、“一例一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辩证施治;每日由国家或省市级专家组进行会诊;细致入微的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启用5号楼,暂不封院!”李鲁平告诉记者,5号楼是六院传统的负压病房区域,考虑到疫情的规模,率先启用5号楼,这样不会对现有的住院患者产生影响。新建的2号楼也做好了准备,但是如果启用2号楼,可能要面临其他患者的转运,尤其是一些透析的患者,而这里的透析患者不是普通的患者,他们得在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但是我们也同样做好了准备,一旦患者量增多,启用2号楼的同时要同时启动‘替代方案’安置这些特殊患者,不仅要满足疫情救治需要,还要保证其他患者的安全诊疗。”
启动“区域管控”
保证就诊患者的绝对安全
“战‘疫’再次打响,我的所有同仁,全部主动请缨,争相申请冲到急难险重岗位,是他们日夜奋战在一线,用专业和担当筑牢了生命安全防线。”李鲁平称,这次进入“红区”的医护在选择上有一个变化,只有注射过新冠疫苗的医护才可以进入病区,这也是对医护人员的一种保护。
为了保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不受影响,市六院启动区域管控机制,设立“红区”划定“红线”,与常规诊疗严格区分。“新冠患者的诊疗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孤岛’,跟外界充分隔离,不是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都要被‘拦截’在外。排出的空气都是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的,不会把病房里可能存在的病毒带到外环境当中,而且新冠患者的检验、影像检查都在这个楼内,这样就保证了来院就诊患者的绝对安全。”李鲁平称,沈阳中心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常态化疫情下救治患者的模式,而且有很强的应急能力,可根据疫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人力和资源,很好地完成疫情救治任务。
17天连续奋战
确诊患者全部转入康复病区
6月1日,经过17天的连续奋战,沈阳此次疫情本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病区主治医生王妍称,在这次疫情中,几位患者均有多年的基础疾病,在治疗新冠的同时,还进行了基础疾病的对症治疗,护理人员加强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治疗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从治疗上到护理上很规范很全面。一位老人有30多年的基础疾病,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沈阳中心之前有过治疗超高龄患者的经验,请相关科室专家不断完善老人的治疗方案,虽然中间病情也有加重的阶段,但是平稳度过了“艰难期”。
“今儿是六一儿童节,我有一个愿望,希望病区的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这些‘大白’叔叔阿姨能给她一个美好的回忆。”沈阳中心护士任鑫一说起病区的一位小患者满眼都是爱。小患者刚到病区的时候,看到穿防护服的叔叔阿姨害怕得不行,“我就告诉小朋友,我们是动画片里的‘大白’,是来陪伴你守护你的。”病区里的医护人员把病区布置成了“儿童房”,还为小患者买了很多玩具和新衣服,就连儿童椅、洗澡盆都一应俱全,“几位有孩子的医护人员更有经验,还买来防撞条,担心孩子磕碰。”
最让任鑫一感动的是,小患者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那个拥抱让我热泪盈眶,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那天,小患者邀请我们一起跳“小白兔舞”。“我们一起跳了半个小时,虽然衣服都湿透了,但是看到她的笑脸,我们也开心得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