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援疆队员马春亮从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启程途径乌鲁木齐于子夜时分落地沈阳,医院党委书记田伟同志、党委办公室郭慧媛、牙周病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唐晓琳和院团委书记、牙周病科医生苗磊等相关人员前往机场迎接。繁星点点,微风吹拂。看到院领导、老师和同事们,马春亮非常高兴,回家的路上欢声笑语,感叹田书记春节期间因疫情顶着刺骨寒风在机场外等候半个多小时;悉数一年来科室老师和同事们对他的支持和帮助……
2020年5月6日,马春亮同志作为辽宁省“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队队员,肩负着大学和医院的任务、科室与领导的嘱托,肩负起“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崇高使命, 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和14个月的孩子,不远万里赴祖国边陲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受聘为口腔科主任。在他的努力工作下,一年来,塔城地区口腔科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医疗援助帮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来到塔城解除隔离后,他带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和个人捐赠的麻药、针头、刮治器、洁治头等医疗物资和牙周病学书籍第一时间入科,与口腔科主任和上批我院援疆医生赵文荣详细了解科室现状和需求,制定了具体的援疆计划。初入口腔科,可以看到崭新的椅位,但专业物资短缺,可以看到宽敞明亮的诊室,但科室人员极其缺乏,这使他认识到援疆工作任重而道远,更需要他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马春亮同志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态度严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每周出五天门诊,带三个学员,由于科室人员紧缺,很多时候需要他独立完成患者的诊治。同时,他还组织每周三固定开展业务学习一次,不定期地对科室医生进行业务指导。本着“为塔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目标,倾尽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工作经验,为地区医院口腔科全力服务,带来全新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填补了牙周治疗的所有空白。在疆抗疫第一线上,他严抓科室消毒,疫情防控,在塔城封城阶段,仍每日出门诊,工作在一线,为患者诊治牙病。同时开展线上诊疗服务,为出行不便的患者缓解病痛。
2020年9月“爱牙日”期间,他在院里为塔城地区人民献上一堂牙周病学知识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听课学员受益匪浅,并在门诊一楼为广大患者义诊。在帮扶学员的教学工作中,他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进行了30余次科室范围的理论授课,一次院级牙周知识讲座,治疗演示、手把手临床带教不计其数。将牙周病学的治疗项目悉数开展,效果显著。
马春亮同志注重提高口腔常见病的治疗质量。他在塔城地区医院推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牙种植术等治疗项目,这些技术填补了塔城地区牙周疾病治疗的空白,让本地患者从本地无处就医到家门口看牙周病,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诊,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时间成本负担和经济负担,增强了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决心,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该技术已帮助200余例患者解除病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提高了援疆医疗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也为口腔科打响了招牌,取得了理想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口腔科完成了牙周序列治疗、牙冠延长术、牙周翻瓣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手术,隧道成形术等多项塔城地区首例手术,并成立了牙周门诊,极大方便广大患者的就诊。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口腔科获得“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
马春亮同志体会到,援疆是一种经历,援疆是一种磨练,援疆让他懂得人生奋斗的价值。援疆是他对边疆人民的使命,也是对党和国家的责任,更是对红医精神的忠诚和担当。一年的援疆工作,他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没有辜负大学和医院的期望,勤勤恳恳,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重于泰山的含义,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援疆在塔城,是“离家最远,但离国最近”的地方,作为医疗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他用辛勤的汗水不断给当地口腔医疗卫生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年来,马春亮医生收获了诸多荣誉: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授予“辽宁省优秀援疆人才”、 中共塔城地委塔城地区行政公署授予“第五批辽宁省组团式优秀医疗援疆人才”、塔城地区卫健委授予“2020-2021年度优秀医疗援疆专家”、中共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委员会授予“优秀援疆专家”等称号。祝愿马春亮同志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