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小儿外科诊室一大部分患儿是以便秘来就诊的。
什么是便秘?
有位家长说:
“我孩子不便秘,大便不干,就是两三天一便。”
这是个误区!
凡是直肠排空不全、排便困难
排便间隔时间长、变量少及粪便干者
皆 为 便 秘!
便秘的危害
1.影响食欲及生长发育
食物残渣留存在体内,胃肠蠕动减慢,孩子出现腹胀腹痛,无法正常进食,长期摄入营养不足,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2.排便疼痛
长期便秘的孩子因排便疼痛而形成故意憋便的习惯,是粪便更加干硬、难以排出,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直肠扩张,加重便秘,甚至出现便失禁,大便污染内裤。
3.引起肛裂、直肠黏膜脱垂、继发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病变
虽然小儿便秘80%是功能性便秘,但是如不积极治疗有一部分会转变成器质性病变。
干硬的大便强行被排出,可以将肛门撑破,引起肛裂,引起便血及疼痛,加重孩子对排便的恐惧感。
直肠内长期充满粪便,逐渐使直肠失去空或满的感觉,再也不能正常排便而成为便秘病。
日久可能使直肠扩张成为继发性巨结肠,或乙状结肠延长成为长结肠。
4.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部分儿童可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长期便秘会使儿童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贪睡、喜哭、不爱说话等。
会引起便秘的疾病
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小儿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疾病。
1.肛门病变
主要为肛裂及肛门狭窄。肛门狭窄可因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因排便困难,患儿排便时痛苦异常。
2.内分泌功能异常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都可使患儿肌张力降低及大便秘结。
3.先天性巨结肠
开塞露只能暂时缓解便秘的症状,治标不治本,便秘只会逐渐加重。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结肠病变区缺乏神经节细胞和神经功能改变,出现顽固性便秘,有些在新生儿期即已发病,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好转。
4.乙状结肠冗长症
乙状结肠冗长症是小儿慢性便秘的常见原因。
多在6-8岁时出现,有明显的乙状结肠功能障碍及贫血,先行保守治疗,轻者多可治愈,无效时行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远期疗效较满意。
5.特发性巨结肠
特发性巨结肠为结肠蠕动失调所致的一种心理性、功能性便秘。
小儿常由于贪玩而抑制了排便,或家长在训练排便时操之过急和采取强制手段,使小儿排便时紧张,影响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
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时行结肠次全切除,效果较佳。
6.直肠黏膜脱垂
患儿经常排便用力后肛门出现红色肿块,便后还纳。在反复发作后,每次排便均有脱出,越来越长,便后不能自动回缩。一般有保守治疗,硬化疗法和手术治疗。
· 写给家长 ·
小儿便秘不容小视!便秘会对小儿造成很大身心危害。便秘首先要区分功能性便秘还是器质性便秘,如果器质性便秘一直按功能性便秘治疗只会暂时改善症状,却达不到治本的效果,长期下来会加重病情。
功能性便秘一般通过充分饮水,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加强心理疏导,克服恐惧心理及渗透性缓泻剂、纤维素、肠道益生菌和开塞露的治疗,会有良好的疗效。
特别说明: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不能代替医生面诊。如需治疗,请到专业医疗机构就医。
- 本期合作名医 -
马海峰,沈阳市儿童医院外科二病房主任医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普外科分会委员,沈阳医学会普外协会委员。擅长小儿普外及小儿泌尿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小儿腹腔镜技术及尿道下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