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医门诊患者以慢病为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功能性胃肠病、慢性疼痛、睡眠障碍……,也包括原因不清又非常困扰患者的难病、怪病。总结起来,初诊大家最常提出的问题是:“医生,我大约多久能好?多长时间可以见效?—中医治病慢吧?”即便门诊工作已经有段时间了,接触过各种患者,解决过各类疾病,自觉讲话已经多了几分底气,但对于上面的问题,仍欲言又止、犹豫难答。因为这不应是几句话可以概括的,而应是漫长、严肃的生命论题。
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家缺乏对中医的认识,存在误解与偏见,这与多年来形成的中医文化断层有关。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大家了解中医。
首先,中医治病不慢。
比如急性呼吸道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荨麻疹、急性虹膜炎、眩晕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父亲经常头晕,发作即天旋地转,不能活动。第一次,触诊左侧枕部风池穴上方有较大硬结节,明显压痛,考虑局部结聚,气血凝涩不通,针刺破之。笔者平素开中药汤剂为主,针刺手法生硬,但父亲头晕仍即刻缓解,效果立竿见影。第二次,父亲嫌针刺痛苦,遂改汤剂以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解郁、化饮,1剂即愈;朋友近期工作压力大、睡眠较少,自觉眼前有飘动的黑影,考虑飞蚊症。个人分析其肝血不足,血液凝滞,即炎性渗出液或局部微循环障碍,予补肝汤滋补阴血稍佐活血,3日即愈;多年前病房值班时,夜里患者肝硬化静脉回流受阻压力过高致脐静脉破裂出血,腹部脐上一处小血柱约八厘米高,持续不止。这种现象极其少见,灵机转动,用云南白药粉末外敷,血柱立止,很快局部凝血,病势缓解。
中医用之恰当,有时效如桴鼓,未必不可缓急。当然,也需要看清形势,不可一概而论,譬如急性心梗、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外伤,需要外科急救手术等等,就不用执拗于中医来解了。
其次,中医的确擅长慢病治疗,所以才会认为中医慢。
比如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疼痛,比如女性月经病,比如原因不明的躯体感觉运动异常,即所谓疑难杂症。老年人慢性疼痛较为常见,一般针灸、理疗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较快,同时此类疾病源于肝肾不足、精血慢性亏耗,需要中药汤剂补肝肾、益精血、通经络、驱外邪。病例随处可见,不一一枚举;女性患者常因月经异常来诊,“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女子以肝为先天”,各种月经病一般均从肝、脾、肾三脏着手,调理气血运行。女子月经改善后,不孕亦迎刃而解,这样的病例从不鲜见;还有很多物理检查手段未见任何异常,或者应该属于机械筛查无法涵盖、明晰的问题,患者往往极为痛苦,我们称其为疑难杂症。笔者曾经历一老者,单纯夜内舌干涩难忍四处寻医5年未果,余无任何异常。观其舌脉考虑心阴不足、瘀血阻滞,予生脉饮稍佐活血,1周彻底缓解,之后继续调理心肝之阴血,未再发。
很多慢病,中医从“扶正祛邪”的角度给予调整,不但症状可以缓解,同时相应体力、精神状态均会随之提升。尤其重病,可以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期限。多年虚弱的体质不可能迅速还原,需要缓慢回升,所以我们常讲中医慢。
再次,擅长治疗慢病,源于中医“扶正固本”的哲学理念,较之“对症治疗”的物理概念更为深刻久远。
疾病不是诊断当日突然变异出来的,而是个体生命发生至今,不良心理及生活习惯的漫长累积。当超越身体承受的极限时,就成了病。
因此慢病的本质:是量的积累与质的转化过程。我们长期不良的生存习惯蓄积下来,会产生两方面的病理机转。一方面:气血不断损耗,正气逐渐亏虚;另一方面:痰湿、瘀血病理产物逐渐成型并扩张。两方面的改变积聚,正气日虚、邪气日涨。所以患病之后,我们不应思路仅限于缓解其症状,而应“寻根溯源”以求其根。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才能重新调整人体的运转顺序,促进机体的代谢、循环,使紊乱的个体机制恢复正常。这便是中医“扶正固本”的哲学理念,故而中医长于慢病治疗。
生命就如同漫长的人生隧道,我们的身体依次经历健康—亚健康—慢病—死亡的每一个驿站。中医的理念便是改善人体体质,帮助其在隧道中重新修复与逆转,因此思想更为深刻久远。
最后,中医的思想源于国学,中医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执着的生命哲学。当我们用哲学的思维重新思考中医,那么“慢”就是中医思想的特色,就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期专家】
康英梅,沈阳市安宁医院中医门诊主任,副主任医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方面有独特研究;同时擅长应用中药汤剂调理亚健康状态、内科、妇科等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