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记者探访和平区顺天小区78、80、82号楼。此前的5月18日,该区域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这里被封闭的400余户居民的生活,怎么样了?
视频:李千惠
门口设“中转站”
生活物资都帮忙“安排”
当日9点多,在顺天小区封闭的大铁门外,记者看到一各长条桌上摆放着鸡蛋、香蕉、火龙果、小零食……社区志愿者拿着清单,一一核对后,无接触交给里面的居民。中兴社区书记陈黎介绍,有些老年居民不会网上下单,社区志愿者就在微信群里采集信息,凡是有需求能买到的都帮大家买。
说话间,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从里面走出来,说:“姑娘,我想吃牛肉馅包子,能帮买2斤牛肉吗?”陈黎说:“阿姨,马上安排。您想要哪个部位的,肥点的还是瘦点的?”隔着铁门,老人感动得湿润了眼眶:“特殊时期,还给你们添麻烦,买啥样的都行。”十分钟后,社区志愿者买回牛肉,看着老人拎着牛肉颤抖的手,陈黎说,居民的每个需求,都是命令,跟战场一样,我们都当大事认真去办。鸡蛋、牛奶、水果、啤酒……志愿者们记不清每天帮居民买过多少生活必需品,但每次看到居民们接过物品时,充满感激的表情,志愿者们都以“加油”回敬。
新华街道办事处书记周丹介绍,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中转站”配备了12名社区志愿者。此外,区委还抽调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下派的志愿者一起轮值,每班配备10多位,24小时4班倒,全力以赴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和应急处置等。
每天爬楼40多趟
“大白”汗水湿透衣背
黄色警戒线里走出来一位“大白”,在两名志愿者的协助下,她才脱掉防护服,露出的一身牛仔服已经湿透衣背,一阵风吹来,她不禁打起冷战。
“大白”叫王洋,是中兴社区卫生干事,从小区封闭那天开始她就作为志愿者服务居民。
每天她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爬六七个单元,一天要爬40多趟,每一趟都不白爬:她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代送生活物品,敲门看望特殊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情绪,让居民把心放到肚子里,其中还包括每天4次消杀……这些都是王洋和更多“大白”志愿者们每天爬楼的日常。顺天小区一栋楼的居民需要集中隔离转运。
排查时,志愿者发现一位六十多岁的居民脚骨折了,无法下楼,志愿者穿着防护服把老人从六楼背到转运车上。这期间,居民们惦记着家里的狗和猫,社区志愿者就帮忙联系,积极解决,把他们寄养到宠物店。陈黎说:“穿防护服进出园区的志愿者,和外面的值守志愿者,里应外合、无缝衔接。”每件小事,都是居民的刚需。社区志愿者们竭尽所能地满足居民需求,得到居民们的配合并赢得尊重。居民的心更顺了。
一位戴着帽子中年女性走向中转站,在很远停下来,抱着试试看心理的她,听说果真能帮代买,就欢喜得像个孩子跑回去取钱。
当她接过粉红的火龙果时,说:“不是高兴,是感动!在里面憋着确实不太好受,这些天没敢到大门口来。来了才知道,社区真在为大家解决生活困难,真是没有想到,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早日解除封闭。加油!
心脏病突发
门口值守医生跑上楼及时救治
中转站前,一位神色忧郁的女士徘徊良久,引发新华街道办事处书记周丹的关注。原来她是要为小区里一位病人亲属打吊瓶。周丹将这位女士引领到在此值班的浑河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汪洋的面前,经过大约二十分钟的详细了解得知,里面有位年龄大的病人类风湿处于活动期,需要打针。几经周折,汪洋通过电话找到那位居民的主治医生,了解病情后制定处置方案,找来一位身穿防护服的护士上门为老人注射。“我们不能帮倒忙,一定要符合规定和流程,做到安全有效地帮助。”汪洋对那位居民的亲属说。
自顺天小区封闭管理后,新华街道组织了17组68人次,对全部444户进行了逐一的上门排查,并有针对性地对特殊人群提供服务保障。包括现有小学生,街道及时联系周边学校,帮助学生实现在家上网课;5月19日在入户排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得知一位高龄老人心脏出现不适,立即与门口值守的沈阳市第六医院的医生联系,从老人在微信群里发出求助,到医生上门仅有几分钟,最终老人得到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