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周年。即日起,本报联合沈阳市残联推出“共享阳光”栏目,展示沈阳市残疾人事业在就业、康复、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开辟全国首家市级就业服务综合板块,在全国率先搭建“不见面”就业供需平台;引入“非遗”产品制作加工、互联网销售实操等多样化课程,提高残疾人居家就业能力,在全国具有创新性意义,填补了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空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残疾人减困脱贫、自强自立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沈阳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沈阳市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促进全市11050家(次)用人单位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9.27亿元;发放资金894.64万元,对152家(次)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给予社保补贴和资金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共实现残疾人就业31636人。
新平台新模式
创新服务促就业
专区智慧服务、专员驻企服务、专项定制服务……在“新”字上求突破,沈阳市为涉残企业和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三专”服务。
沈阳市依托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开辟全国首家市级就业服务综合板块——沈阳市残联服务专区,在全国率先搭建“不见面”就业供需平台,开展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和报到等线上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实现企业注册386家,提供岗位855人,残疾人注册4814人,投递简历3327条,参与面试2118人。
委派市区两级就业服务专员,沈阳对全市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开展入企服务,送去“政策包”,现场为企业解读政策,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络服务机制,切实当好企业的“信息员”“联络员”“协调员”和“服务员”。
沈阳市还开启线上赋能线下引流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以培训促就业。为满足残疾人居家就业需求,引入非遗传统文化培训项目,在全国残联系统首播开展线上互动职业技能培训手工艺培训课程,此后依托中创平台、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先后推出刺绣、推拿等19期培训课程,线上参与人数突破2万人次。沈阳市还不断挖掘适合全市经济特点的新空间、新岗位,大力培养残疾人新模式就业团队,与拼多多、喜马拉雅等直播平台合作,目前已有部分残疾人签约喜马拉雅成为声音主播,试水直播带货实现增收。
底数清措施明
精准对接保就业
在“准”字上下功夫,沈阳市充分利用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管理系统,实时精准人岗匹配,有效提高就业成功率。
摸清需求好就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沈阳市精准采集未就业残疾人信息,详实掌握残疾人就业状况及需求,为有效实施服务提供信息保障。同时分行业、分类别“一对一”面向全市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实施岗位征询和政策解答,及时掌握企业用工现状和需求。
人岗对接能就业。坚持“需与求相结合、人与岗相结合、企业与残疾人相结合”,依托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突破每年度1—2场次大型洽谈会模式,形成了每周三举办专题、专项、专门小型就业洽谈会工作惯性。疫情期间,引入新媒体线上直播招聘,线上线下主分会场同步推进,就近就便为残疾人和企业提供即时服务。
重点帮扶实就业。对就业困难程度较大的残疾人群体,提供送岗到人、送人进企、跟踪指导的精准服务,众多残疾人群众实现了“一对一”帮扶转岗就业。五年来,共组织就业洽谈会111场,提供岗位11569个,一对一服务残疾人7325人次,切实为残疾人和企业搭建就业信息匹配的供需平台。
优服务树典型
提升技能好就业
在“优”字上见成效,优化环境,做优服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营造能就业好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化服务内涵。沈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全面升级改造,涵盖残疾人就业即时服务窗口、12385服务专线、企业“营商下午茶”等服务功能和模块,实现延时错时和贴身个性服务理念融合。五年来,共解答各类来电政策咨询11805次,接待来访3931人次。
提升技能水平。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残别的残疾人,免费提供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如,对农村残疾人组织实施农村种养殖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妇女实施绳艺培训;对特教学生实施软陶、丝带绣、衍纸培训……特别是为解决精神、智力残疾人群体难以实现社会化就业的现实难题,采取以残疾人家庭为单元的综合性服务方式,探索劳动康复、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就业增收“四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引入亲情交流心理康复、“非遗”产品制作加工、互联网销售实操等多样化课程,提高残疾人居家就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填补了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空白。
树立优秀典型。智力残疾人慈祥创办“慈祥助残服务中心”,推广残疾人核雕艺术品制作加工就业增收项目,带动更多残疾人创业增收。听力残疾人梁艳君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以优雅的动作、娴熟的技艺获得全国第三名,成为“爱新觉罗生活馆”的一名职业茶艺师,引领更多的残疾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精彩……
来自市残联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全市为自主创业残疾人发放疫情一次性困难补贴155.3万元,对冲疫情对残疾人就业创业产生的影响。
数说“十三五”期间
沈阳残疾人就业
·11050家:全市11050家(次)用人单位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共实现残疾人就业31636人;
·4610万元:为7573家(次)自主创业残疾人、盲人按摩院(所)和基地发放扶持补贴4610.56万元;
·39313人:免费提供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残疾人3931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