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响起!“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到省应急指挥中心集结,开展应急处置。”
5月12日13时50分许,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由省减灾委发起,省应急厅、省地震局、省教育厅、省气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及沈阳市应急局共同主办,省消防救援总队机动专业支队、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沈阳市应急救援服务协会具体承办的辽宁省地震救援应急演练在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基地正式开始。
此次地震救援演练以假设辽宁新民发生破坏性地震灾害为背景,某学校老旧宿舍楼楼体部分坍塌,楼内有部分人员被困,具体人数不明,现场人员伤亡不明。演练共分为应急避险疏散、实施搜救救援、次生灾害救援和灾后卫生防疫四个环节。
应急避险疏散
楼内的师生和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冷静迅速采取相应的避震措施。在墙角躲避时,大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在办公室和寝室的人员,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内墙根和坚固家具旁,保护头、胸等要害部位。
最先到达的社会救援人员担任安全引导员,携带对讲机等相关应急设备迅速赶到地震现场,到达楼梯口和楼梯转角处,指挥帮助师生疏散。楼内的学生在安全引导员的引导下,迅速有序地向应急避难场地疏散。经过清点人数,被困的24人中,安全疏散出20人,尚有4人具体位置不详。
20位被安全疏散人员正有序转移至医疗卫生救援站进医疗救治。医疗处置中心迅速启动大规模伤患涌入预案,快速分散群众,集中医疗力量查验潜在伤员。医疗应急队员快速查验群众身体及精神状况,以便发现潜在损伤,并进行简单处置。查验及处理完毕后,被救群众进入等待区域,专人负责管理,并进行心理疏导,等待转运。
实施搜救救援
各救援队迅速组织队员进行搜救,一方面对地面搜索,另一方面从空中搜索,全力营救4名被困人员。
搜救人员带领搜救犬进行搜救,6只搜救犬对地面坍塌建筑进行搜索,搜救犬发现目标,发出警报,并做好标记。随后,救援队立即进行营救。消防救援队按搜救队标记对坍塌建筑内被困人员进行破拆,打通生命通道,在通道上方使用三脚架对被困人员进行营救。2名被困人员被成功营救,并转交医疗队进行救治。
同时,无人机搜救队已开始进行空中搜索,在学生宿舍楼4层发现2名被困人员。消防救援队与社会救援力量到达被困人员所在地点,展开营救。消防救援队对楼体进行顶撑处理,保证救援人员安全进入,同时由社会救援力量的绳索救援队进入楼内,建立绳桥系统。他们根据被困伤员伤情,判定使用救援三角掉带或担架,把楼内被困人员转运至地面安全区域,并快速转移至医疗救援站进行救治。
次生灾害救援
地震发生时,造成部分建筑线路被破坏,引发了次生灾害,导致楼内起火,起火处无被困人员,需及时控制火情。消防车辆及消防队员迅速进入现场,对火灾进行压制,扑灭。
现场指挥员带领一名安全员和一名通讯员进行现场侦查有无漏电的情况、现场有无倒塌情况,其余消防员准备灭火器材,侦查完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单干线出两支水枪阵地的形式进入现场,一只水枪阵地进行灭火任务,另外一只水枪进行火势堵截防止火势蔓延。
灾后卫生防疫
地震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以人员抢救和伤员救治为主,此后,灾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应立即全面展开。
消防救援总队机动专业救援支队疾控人员确定消杀范围、设置隔离标识。
省减灾委相关负责同志在演练后表示,通过演练,不仅检验了我省应急预案在实战中的可操作性、各类救援力量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的协同配合能力,更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抗震救灾指挥决策、应急反应能力,达到了演练的预期效果。
(沈阳市应急救援协会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