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春,时届而立之年的我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那是坐落在建昌北营的一处某事业单位家属院。这里左濒大凌河,右通306国道,背靠莽莽白杨林,前面地势开阔,是一处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所在。虽然不是新屋,但对于久惯溜房檐儿的我来说,已不啻天堂了。
刚搬进的第二天,就有一对新燕来我家堂前檐下筑巢。妻嫌吵闹,想赶走它们。邻居大妈说:燕不落愁房。于是,我们就听任燕儿从河畔衔来春泥,一点一滴地筑起巢来。
之后的日子里,每当看见燕子剪着蓝绸在堂前矫捷地飞来飞去,心里就产生一种活泼乐观的情绪。慢慢地,我们开始喜欢起这对小生灵来。晚上,我们按着燕子归巢的时段关上门窗;清晨,我们和着燕子呢喃的旋律起床盥洗,这对小生灵切切实实地成了我们五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大约过了一个月的光景。一天早上,我忽然听到燕窝里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原来,这对辛勤的燕子已孵出了一窝小生灵。黄口无饱期。之后的那些天,它们显得比以前更忙碌了。两只燕子穿梭似的轮流着捕食、喂食,忙得不亦乐乎。聆听着檐下时不时传来的叽叽喳喳的吵闹声,我丛心里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在院中偶然发现燕窝门口露着一排整齐的小脑袋。先是一只大燕子"腾"地一下飞到路边的高压线上,唧唧咕咕地叫着,象是在招呼孩子们勇敢地出来比拭比拭。雏燕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推委似的,谁也不肯动。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一只雏燕挺起身来,乍着胆子飞了出去。只见它张开稚嫩的翅膀、趔趄着向前飞,有几次从高处落下,又顽强地飞起来,终于落到了高压线上。在它的带动下,其它燕子也纷纷跃出,实现了它们生命中的第一次飞跃……
以后的几天里,我只看见那几只小燕子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一直没见两只大燕子飞出来,心里很纳闷。邻居大妈告诉我:"这是鸟类反哺习性使然。小鸟初飞儿后,要捕食三天来供养它们的父母,报答哺育之恩。"说到这里,大妈顿了一下,望了望天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些人,翅膀硬了,就把父母扔到了一边,不闻不问,真是连鸟儿都不如啊!"听了大妈一番话,我感慨万端。是的,养老抚幼,理所当然。鸟儿尚有反哺之义,而况人乎?!
第二年春回大地的时节,那对可爱的燕子又双双回到我家的堂前。不但它们回来了,它们的一双儿女——去年春天那窝小燕子其中的一对,也傍着父母的家筑起了新巢。基于对燕子的深层认识,我对它们更加呵护、更加爱怜。风雨袭来,我先要看一看它们的窝巢是否牢固;夜晚临睡,我还要看一看它们是否悉归堂前?丽日明天,它们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幸福和快乐;晨晓黄昏,它们为我奏起了美妙的和弦。我迷恋于它们的喁喁絮语,我沉醉于它们的娓娓呢喃;我赞诩它们的敏捷和矫健,我欣赏它们的诚信与勇敢。它们是万物的精灵,它们是人类的伙伴!我真想谱一曲《燕子颂》,以表述我发自内心的礼赞!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那河畔的小屋久已易换新主。不知是否犹有堂前燕,徘徊画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