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共庆百年华诞奋力开创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城乡建设专场,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旭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国宏、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左志清、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丁奇志分别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城乡建设局:优化城市格局交通更加便利
目前,沈阳“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城市发展格局已成功构建。其中,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沈大、沈山等6条复合交通走廊,形成了“一城、六轴”城镇格局。城市“主城+副城”空间结构全面优化,完成市府南迁、二环南移,城市发展重心向南拓展。
沈阳城市路网骨架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建成了南北快速干道、浑南大道等7条快速路,快速路通行总里程达到344公里。“环形+放射”的快速路网,承担了全市30%的机动车通行量,有效解决了跨区域、长距离出行等问题。沈阳还有32公里的快速路在建,今年还将启动“元江街”等一批新的快速路项目。
与此同时,沈阳建设改造了700余条街巷路和小区配套路,城市“毛细血管”微循环的通行能力得到提升,建成区路网长度达4554公里。跨河桥梁方面,长安桥、东塔桥、云龙湖桥和中央大街桥4座跨河桥梁近年来先后建成,四环内跨河通道达到20座,平均间距2.5公里,加强了浑河南北的交通联系。
打通道路瓶颈方面,北部地区打通了陵园北街、怒江北街、沈彰大道等交通瓶颈。南部地区打通了迎春街、云龙湖桥接线路、中央大街桥接线路,主城与苏家屯区联系通道达到6条。西部地区完成22号路与细河路贯通工程,连通于洪新城和开发区;完成昆山路与广业路贯通工程,解决皇姑区无西出口通道的问题。东部地区正推进连接棋盘山地区的马宋公路、连接沈北高新区的沈闫线、连接沈抚新区的长安桥接线路工程。
近几年,沈阳开通了地铁2号线北延长线、地铁9号线、10号线,运营里程达到117公里,日均客流量110万人次,“十字+环形”的骨架已经形成。目前,4号线、2号线南延线、3号线、6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正进行土建施工,在建总长度140公里,力争“十四五”期间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57公里,进一步形成“两横三纵双L”的规划建设体系。同时,公交运行线路达到310条,运行里程达到5253公里,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和交通一样,目前沈阳正在努力补齐市政设施短板,使城市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坚守环保底线,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沈阳的“灰霾”天气大幅减少,“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现在已全部淘汰建成区2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4300余台,10家热电企业26座机组配套的全部燃煤锅炉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现有455台、总容量3.3万吨的锅炉全部安装高效治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装置;累计实施散煤替代7万余户,清洁能源供暖面积达到4500余万平方米;“两高”项目2017年以来实现“0”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降低19.6%。
沈阳淘汰老旧车辆8万多辆,“冒黑烟”现象显著减少。重点部位扬尘实现数字化管控,建成区街路湿扫率达到90%以上。治理“散乱污”企业5000余家。2020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较2015年增加80天,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下降41.67%,降幅居全省首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分别较2015年削减42.23%、43.48%,达到国家考核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好水平。
沈阳水土治理也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投入189亿元,实施20项水体达标重点工程和13大类46项重点治污工程,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投资40亿元实施建成区12个、外围15个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治理长度达700余公里,获评国家第一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目前,沈阳9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新(扩)建的8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启动南部三期等7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5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94%。
土壤环境方面,目前沈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率均为100%。总处置能力42万吨的危废填埋场二期开工建设,完成祝家污泥清运处置和现场生态恢复,累计清运处置污泥90.84万吨。
市农业农村局:“颜值”实力齐提升美丽乡村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随着深入开展“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递次推进整洁村、美丽村、幸福村建设,目前沈阳农村人居环境正发生明显的变化。
截至目前,沈阳改建和维修“四好农村路”2700余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900余公里,新装路灯13700余盏,270个美丽村集中实施村屯隙地绿化。同时,沈阳在农村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源头减量成效初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覆盖429村,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居全省前列,于洪、沈北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发展,畜禽粪污处理率高于国家、省标准,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沈北新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称号,又获批国家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区;全市14个美丽示范村获批国家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优美的村屯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目前沈阳浑南、沈北试点利用闲置房屋建设民宿等项目,实现了环境提升和农民收入双赢。同时,以点带面打造北部历史文化、南部山地景观和中部蒲河休闲乡村亮丽风景线,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和经济共繁荣。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路长制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沈阳的城市规模在扩大,城市管理部门也明确提出,要以“心中有花、针脚绵密、追求卓越、久久为功”的状态,抓好精细化管理工作,使沈阳的城市管理“一天一个样,每天不一样”。
在园林绿化方面,目前沈阳以解决城区绿化短板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增绿、补绿、复绿工程。实施了浑河两岸建设、浑北环城水系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了沈水湾公园、五里河公园等15座综合公园;对舍利塔碑林公园、青年公园等50座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绿地150块;提升改造绿地345块。截至2020年底,沈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31.4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221.1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0.82%,绿地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2%。
在市容景观方面,截至2020年,全市建城区市政道路共3574条,市政桥梁共503座,路网密度8.0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6.83%,人均道路面积16.18平方米。制定《沈阳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沈阳市城市道路挖掘技术导则》等管理标准,全面推进全市市政道路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
在环境卫生方面,沈阳已完成环卫市场化改革,环卫工人数量增加到29000余人,街路清扫任务增加到14778万平方米,城市可机扫街路机扫率达到92.83%,超过省市考核标准。同时,沈阳通过升级改造提升公厕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公厕965座,实现城区无旱厕的目。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沈阳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建设并投运北部大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南部老虎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西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总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市区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100%。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围绕“洁化、序化、绿化、亮化”4方面,安排了37项工作任务。目前,沈阳正以推行“路长制”工作为引领,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原则,在778个试点路段,按照“1+6+N”模式,由环卫、执法、交警、市场监管、生态环保、志愿者等人员组成路队,并每日开展巡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