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1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了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树立职业健康理念,推动落实用人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动者的责任,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宣传周主题是: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职业健康的浓厚氛围,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银白色,易流动,俗称水银。在自然生活中主要以金属汞或汞蒸气、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这3种形式存在。汞是环境中毒性较强的重金属,血汞超过15ug/L和(或)尿汞4ug/g肌酐即为汞含量超标。长期接触或者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汞都会引起汞中毒,对人体有严重危害,严重导致死亡。
目前,汞中毒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5个方面:
1.汞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据史书记载,秦代就存在术士在炼金的过程中因大量吸收挥发出的汞而导致急性汞中毒死亡的事件,现今汞广泛应用于日光灯、温度计、相关仪表制造等行业,长期接触含汞环境,又缺乏有效的防护,就会造成汞中毒。汞蒸气中毒其他常见的原因还有室内打碎温度计,洒落的水银挥发成为汞蒸气被吸入,引起呼吸系统的损害。
2.含汞制剂或金属汞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大多是因为使用含汞药剂造成,红药水、中药雄黄和朱砂均含汞且是无机汞化合物(硫化汞),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如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无机汞化合物对人体的损害最为严重。
3.汞的化合物通过皮肤吸收:多见于使用汞严重超标的美白祛斑化妆品导致体内汞蓄积,引起的慢性汞中毒。
4.金属汞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临床案例最常见的是水银温度计刺破皮肤,金属汞留在身体内,迅速引起汞中毒。
5.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汞可以随血液到达肺,心脏、纵隔、肝、肾等。
汞对多种脏器均可造成损害,主要累及肾脏、心脏及血管、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汞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儿童汞中毒可导致脑弥漫性发育不良,对脑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汞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黑便,小部分的患者会出现皮疹,有的患病早期会出现咳嗽、胸痛的症状;多伴有肾脏损害。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易兴奋征、口腔-牙龈炎、震颤、神经-精神症状。
近年来对汞监管力度的加大,人们接触汞的剂量越来越小,这种低浓度剂量引起的中毒症状相对不明显,但对人类机体损伤仍相当严重。一旦发现汞含量超过正常标准,就要驱汞治疗,越早越好,并要定期复查,确保体内无汞残留。常用的驱汞药物是二巯丙磺钠,注射的剂量和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金属汞进入消化道后,肠道吸收金属汞很少,故可用口服活性炭、进食含高纤维食物等可吸附金属汞,将汞通过粪便从人体内排出。对于血汞含量过高的患者,尤其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时候,血液透析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期专家】
张洪明,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职业病门诊主任医师。一直从事尘肺、职业中毒、生活中毒的诊断治疗及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病、其它职业病等诊断及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