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类嗜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不但味蕾天生喜欢这种味道,而且甜味能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让人感到兴奋。
但是,糖确实是一味甜蜜的健康杀手。
一、高糖饮食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1.导致肥胖
糖进入到人体后,一部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用以供应人体所需能量,另一部分则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或转化成脂肪储存。
2.导致认知障碍
糖的代谢主要在大脑,摄入过多可能会影响大脑的神经元正常功能,年轻时爱吃糖的人,老了之后得老年痴呆的几率就可能比别人高。
3.易患胆结石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4.易得阴道炎
当女性摄入糖分过多时,多余的糖通过尿道(尿液)代谢。由于糖呈酸性,整个尿道周边酸碱环境发生变化,打破平衡,就容易引起阴道内菌群失调。
5.易患骨质疏松
进食大量糖或碳水化合物,会消耗体内大量钙、镁、钠等,从而让骨骼脱钙而出现骨质疏松症。
6.引发痛风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
7.易长皱纹
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8.易长龋齿
经常吃糖又不及时漱口,极易患龋齿(蛀牙)及多种口腔疾病。
9.容易厌食导致营养不良
如果吃糖太多,会影响孩子食欲,其他营养素势必摄入减少,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缺乏,极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二、每天该吃多少糖?
日常我们摄入的糖主要包括两种:
1. 新鲜水果、奶类、薯类和粮食中天然存在的糖;
2.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食品包装上会以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名称出现。而我们日常烹调时用到的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红糖等都是蔗糖,属于额外添加糖。
第一种是“好糖”,无需太过担心;第二种则是需要减少摄入的,也被称为“隐形糖”,大量隐藏在各种加工食品中。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给出的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不超过50克。
三、3招减少“隐性糖”
1.少喝果汁
平时尽量吃新鲜水果,因为水果榨成汁后,大量的营养都被破坏了,而一杯果汁往往需要多个水果。另外,还可以选择食用含糖量更低的水果。
(1)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4%~10%),例如西柚、西瓜、青梅、草莓、杨梅;
(2)含糖量中等的水果(含糖量10%~15%),例如橘子、木瓜、桃子、苹果、葡萄、菠萝、猕猴桃、石榴;
(3)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15%),例如香蕉、柿子、荔枝、山楂、甘蔗、鲜枣。
2.买零食看标签
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得惊人。
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3.做菜少用红烧、糖醋
烹饪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另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随便吃吃就超过了一天的推荐量。
【本期专家】
张晓旭,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业务办副科长,副主任医师。沈阳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擅长健康教育、食品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