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图书馆是一所综合性大型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08年,即清光绪34年,最初命名为奉天省城图书馆,几经迁移,1946年择址于沈河区朝阳街131号,1991年搬迁到沈河区北京街五号,2005年搬迁到新馆,沈河区青年大街205号,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主体楼高6层,设有8层附属办公楼。2005年6月1日正式开馆。
截止2005年底,沈阳市图书馆共有藏书183万册(件)。古籍中汇刻丛书和史料比较齐全,有《四部丛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珍本》等百余套,有些是古籍善本书;在史记中,二十四史有多种版本;清末呈迁燮写本《明实录》,是国内比较完整的一部明朝史料长编;有1912年至1948年长达37年的伪满政府公报,辽、吉、黑等三省地方文献近25794种。建国后,凡与辽宁、沈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保存系统完整。外文资料有大型检索工具书,如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特许公报》以及日本神奈川征书会征集的日文原版图书三万多册。拥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是CNKI、万方数据网上包库用户,所有资源供读者使用。
沈阳市图书馆在馆长、书记和副馆长的直接领导下设有:图书馆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社会活动部、采编部、外借部、报刊部、网络技术部、数字化中心、信息开发部、行政办公室等几大部室。全年365天向沈阳市广大读者开放。图书馆向读者敞开发放借书证,随到随办。图书馆实行开架、半开架、闭架等多种借阅方式为读者服务,总阅览座位700余个。除传统的服务方式外,方便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众多:少儿图书阅览室、老年人阅览区、服饰文化工作室、光盘资料借阅室、休闲书屋、多媒体阅览室、外文阅览室、新书展示厅、地方文献研究室,开展现刊、过刊、专业期刊阅览和外借服务等,设有计算机及外语培训中心,并有多种多功能厅、室为社会各界使用。
沈阳市图书馆在全市三大系统图书馆间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内已实现全部业务环节自动化、馆内办公局域网络化。拥有独立的网站并与Internet互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具有地方及本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力求用这一窗口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服务,为沈阳市的繁荣与发展,及加速沈阳信息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沈阳市图书馆服务调整通知
本馆自3月1日起,增加开放服务区域,并继续实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各项必要举措,同时对使用智能设备确有困难的老年人继续坚持免予网上预约,实行实名登记即可入馆的管理办法,望广大读者周知。
一、预约限流
每天接待入馆读者不超过600人,实时在馆读者人数不超过500人。
二、入馆须知
1.预约入馆:请读者提前一天,通过沈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预约系统进行预约登记。若您预约成功但不能到馆或中途离馆,请自行解除预约(离馆读者扫码解除预约),按照当下疫情防控要求,未预约读者,我们暂时不能接待,感谢您的理解!
2.扫码通行:入馆时请扫描“健康通行码”“预约登记码”,经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馆。
3.为了您的安全,我们给您备了一次性手套,用于在馆全程佩戴。入馆后需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离,并请您全程佩戴口罩。
4.老年读者需出示本人身份证,登记入馆。
5.借阅图书后,请自行使用图书消毒机对图书进行消毒处理。
6.读者还书请到“24小时自助还书处”归还,便于统一消毒处理。
三、服务调整
1.开放部位
总服务台、社会科学借阅室、文学艺术借阅室、自然科学借阅室、少年儿童借阅室、外文资料借阅室、期刊借阅室、报纸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信息咨询室、自习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
2.暂停开放部位
多媒体阅览室、音像资料借阅室、综合借阅室、盲人阅读馆、音像视听馆、电影厅、展览大厅、星期六剧场、各类馆内培训、讲座、老年书画班等。
本馆将视疫情防控需要,适时调整入馆方式、服务区域、开放时间,并及时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平台告知读者。
咨询电话:23846134
疫情期间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来源:沈阳市图书馆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