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哀思,缅怀英烈魂。2021年4月4日清明节,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与中共大东区委宣传部国防教育办、大东区消防救援大队、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辽宁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5家单位100余人在位于大东区地坛街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遗址广场举办“缅怀先烈魂,赓续爱国志”清明节铭记活动,以此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上午9时30分,在战俘营遗址广场,全体人员整齐列队向曾经被关押在战俘营中饱受日军迫害、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和死难同胞默哀,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9名少年儿童志愿者朗诵了“清明古诗汇”。用清明古诗词的绝美意境和传统文化的特殊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来自辽宁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代表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抗战英烈杨靖宇、赵一曼的英雄事迹。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随后参与铭记活动的全体人员到广场前方俯身鞠躬献上手中的鲜花祭奠英烈和死难同胞和国际友人。
原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刘长江在现场以“朝阳映雪——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早期革命活动”为题,为参与活动的全体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峰向记者表示,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和平环境与幸福生活。通过此次清明节铭记活动,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告慰先烈英灵。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曾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一座专门用来关押其在太平洋战场上俘虏的2000多名盟军战俘的地方。盟军战俘在这里饱受摧残,却始终没有放弃与日军的顽强斗争,其中许多人长眠于此。经过数年筹备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于2013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日军关押和残害盟军战俘、中国与美英等盟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是宣传教育世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历史遗迹和重要场所。(文字及图片:靖广生、王同文、崔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