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围子里小区,浓浓中国风的红色宣传栏上,一组组前后对比照记录了小区先后的变化。破旧的大门口变成了规整的边石方砖、平整的柏油路面;堆积杂物楼前屋后早也种上了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居民有了自己的室外晾衣架,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晾晒被子;小区里还支起了两个简单、实用的小凉亭,老年人没事可以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园区深处的“和文化长廊”,是大伙儿坐在一起议事协商的地方。原来的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围子里小区的变化,也成为了太平里社区党委大力推广“和文化”的缩影。
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太平里社区党委书记陆建告诉媒体行记者,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太平里社区党委有自管党员766名,在职党员1961名。下设18个党支部,36个党小组,5个共产党员先锋岗。与沈阳燃气公司、和平区人民法院、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沈阳铁路实验中学、沈阳铁路第三小学等9家驻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成立社区“大党委”,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党组织作用。
社区党委以“三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堡垒、红色阵地、红色先锋的作用,全力打造“和睦、和善、和美、和谐”的和文化特色。采取1+1+1社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物业三方共同参与的服务机制。运用三化手段,即社区数据信息化,社区治理网格化,社区服务专业化,构成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社区治理服务新平台。
要将小区改造成什么?都是由居民议事会商议决定的。比如凉亭要什么样的,多宽多高,用什么材质的防晒板,都是居民自己画出来了。园区里的每棵树都是老旧小区改造时居民亲手种下的。而杂物清理、修大门口这样的脏活儿、累活儿都由党员和志愿者承担。在“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下,社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小区大门口的挡车杆坏了许久,小区里脸黑心肠热的居民老党员刘工程师,在众人束手无策时仔细研究,终于修好了挡车杆。太平里社区的高付率爱心志愿者团队,始终致力于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如今,团队已经发展了200余位爱心人士,2014年起累计资助5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