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这“三篇大文章”,是“十四五”时期辽宁省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也是推动辽宁工业振兴的根本要求。为此,辽宁省构建了“3+10+N”政策体系,抓好10项保障措施。
3月31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开启‘十四五 迈向新征程”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九场,也是本系列发布会的收官之场。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智造强省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介绍,“3+10+N”政策体系中的“3”就是“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10”是计划出台或已经出台的《产业基础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等10项配套政策文件。“N”是会同发改、科技、财政等相关辽宁省直部门和指导各市制定的配套政策。为落实配套政策文件,全省还将抓好10项保障措施。
据悉,辽宁省工信厅组织制定了《“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老字号”提出了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等9项重点任务,“原字号”提出了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10项重点任务,“新字号”提出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壮大集成电路产业等10项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辽宁将做好“三篇大文章”保障措施,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五大领域”,围绕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和发展新型智能化产品“六大模式”,全面启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生产线,推动企业设备互联和数据互通,加快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到2025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达到80%。
同时,辽宁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利用5G、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内网,依托24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全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特色化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新增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组织200家重点企业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查。
此外,辽宁还将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建设高品质钢铁和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链,促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优化全省钢铁工业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年冶金新材料比重达到30%以上。
在推动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十四五”时期将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长兴岛—辽东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抚顺、葫芦岛、锦州、营口、辽阳等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在推进菱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辽宁菱镁矿石储量占全国84%,占世界22.4%,镁质耐火材料年产量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具备撬动全球市场的产业之一。“十四五”时期,辽宁将重点发展特种镁质耐火制品、航天航空用耐材涂料,培育壮大镁建材和镁化工材料产业,到2025年菱镁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