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学校开学快20天了,学生学习节奏、作息时间也都慢慢重回正轨了,随着天气回暖,气温升高,细菌、病毒开始加快繁殖,意味着春季传染病流行季的到来,校园内人群密集,学生们接触密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种类繁多的病原体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极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市疾控中心特意提醒家长和老师早春时节要注意预防传染病。
首先是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表现为全身不适、发冷,伴有寒战、发烧,体温可升至39摄氏度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以及咽痛、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流感传染性很强,尤其容易在幼托、学校等人群集中地流行。学龄儿童和学生是高危人群。
其次是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烧、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托儿童、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
第三是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传播。但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或者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后常常引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通常持续一到两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预防措施:
一是学校应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严格落实晨午检、缺课原因登记追踪制度及复课证明查验等制度,定期对学校内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池、便器、电梯按钮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同时做好学校饮水及食品安全的管理。
二是要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及传染病知识培训。急性胃肠炎患者必须上报并立即脱离工作岗位。配备足够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备用,在厕所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及香皂。日常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知识教育及洗手方法培训。
三是学校校医应在日常工作中对授课老师或保洁人员做好呕吐物及污染区域消毒方法的培训等工作,并对相关人员的日常消毒工作、特别是发生疫情后的消毒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四是学校应对全校师生员工等进行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培训。
五是教育家长不要让学生带病上学,班级内有学生发热、呕吐时,除了做好校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外,还应该通知家长带发病学生就医或回家休息。
六是校医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或中小学保健机构电话报告疫情,并在疾控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报送、病例管理等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