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的临近,日前烟台市公布了2020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去年,全市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分别是物业服务、装饰装修、教育培训、老年消费等,位于投诉热点“榜首”的就是预付式消费。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已在美容美发、健身、餐饮、娱乐、家装、教育培训、商业零售等诸多行业广泛应用,发展迅速。经营者在锁定客户回笼资金,解决资金短缺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实惠和方便,但随之而来引发的有关预付式消费的各种纠纷不断增多,一度成为投诉高发区和重灾区。
从2020年消费投诉案件中可以看出,预付式消费看似物美价廉,实际并非个个“明明白白”、“货真价实”,有的甚至暗藏消费陷阱。区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商家的各类信息,消费合同也一定要尽量标明条款,保留好证据,遇到欺诈情况,要及时向消协求助维权。
投诉热点:
预付式消费投诉居高不下
在烟台公布的消费投诉热点中指出,2020年因疫情原因预付式消费商家关门较多,在运动健身、餐饮服务、美容美发、汽车维修、洗涤洗浴等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比较集中的问题:一是擅自中止服务:商家关门歇业、更换经营者、变更经营场所等情况,不能继续提供服务,也不采取其他善后补救措施。二是办卡手续不规范:不签订书面合同或以不平等格式条款(俗称“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生消费纠纷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三是服务质量缩水:商家往往以免费试用、高额折扣优惠、虚假夸大宣传商品和服务质量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却不履行承诺。四是随意限制消费:商家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自行设定预付卡使用门槛,限制消费者正常消费。
消费案例:
不按约定时间退回押金
今年1月份,市民刘女士在中介的邀约下,前往高新区一处新楼盘进行买房咨询。为留住心仪的楼层跟房号,刘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下交了5000元押金。“现在看来应该是他们的营销手段,置业顾问跟我说楼盘是预售阶段,非常火爆、价格也比开盘后低,有看好的楼层需要交押金。”刘女士回忆道,当时置业顾问拿出来押金合同,指着合同的条款明确告诉刘女士,只要后期不想继续购房,在开盘后随时可以退款,一个月内退到并且不扣取任何费用。
种种原因之下,刘女士一家不打算购买该楼盘的房子,遂联系了该家置业顾问,刘女士说:“当时他让我拿着合同去,并上报公司财务,尽快给我退款。”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合同她给送回去了,押金却迟迟没等到。刘女士说:“一直拖延时间不给退,一开始说2月份给我退,后来又说3月中旬,最迟3月底,就是不说个准信,至今没收到关于押金退回的消息。当时真该留个心眼,不把合同直接还回去,都说大开发商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现在情况出现了我去哪说理?”
消费调查:
三成消费者受过不不公正待遇
“办的健身卡一次没去,老板就不见人了,我的钱怎么要回来啊?”“平台购买消费券,不使用但是也不给退款怎么办?”……
记者走访了我区部分商家,其中包括订奶商家、衣物干洗店储值卡等等多种消费类型,多数店家给出的答复都是,消费者选预付款时,都会给他们开具明确的金额、时间、服务标准等信息。“我们储值卡每次都会打印消费凭证,并且让顾客签字,就是为了防止后续有问题出现时,难以对证。”一商家说。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几位市民,多数人都有过各种类型的储值卡消费,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调查中,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都表示自己遇到过预付款消费的不公正待遇。在现实中,商业储值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复杂。曾经在我区某健身房做过两年单车教练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工作过的健身房老板曾经说过,‘如果我跑了,你都没地方找我’。”
记者咨询我区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了解到,经营商家跑路,如果老板名下有可执行财产,按照规定需经过法院拍卖统一给消费者提供补偿。但从过去案例来看,消费者很难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获得赔偿,因为诉讼成本远远高于消费者损失的预付款,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然而对于乌枪换炮,本意合同诈骗的行为,事发后,消费者应尽快报警,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
消费提醒:
签好书面协议 切莫忍气吞声
针对近年来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预付款问题,区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市民:选择预付款服务时,消费者要理智仔细看清商家拟制的规定,对口头承诺不要轻信。最好能与商家签订书面协议,就服务的内容、形式、次数、质量等相关事项以文字的形式写到合同中。
对于商家的口头承诺或者店堂告示,要邀请朋友、同事给予证明;确实需要大额的预付款消费时,应先向当地的工商、物价、消协等相关部门门咨询、了解商家的主体资格、信誉程度和服务情况等;记住索要相应的证据、发票信誉卡等,每次消费后,还应要求经营者详细填写服务事项,一旦发生纠纷,可凭证据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现行的《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可依据的条款。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切莫忍气吞声,要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来源:房产每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