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妇联授予柯晓宾等10名同志“辽宁好人?最美女性”称号,并在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好人发布厅”向社会公开发布她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妇女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贡献。
她们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她们是辽沈大地的先锋模范,
她们努力奋斗的样子,是这个春天最靓丽的风景线!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她们,一起了解她们的故事!
宫 正
宫正,女,1977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沈阳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曾获得省、市慈善大使、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宫正担任新闻主播十一年,持续在爱中行走,在辽沈地区慈善文化和礼仪文化传播等方面努力拼搏奋斗。她主持并参与策划千余场大型晚会、主题活动,连续十年代表沈阳参与全国城市春晚。她时刻不忘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借助媒体平台影响力和自身知名度,大力推广慈善、礼仪文化。作为正仪正行公益项目发起人,她参与或发起多次爱心公益活动,助力募集善款数千万元,资助孤儿、盲童、自闭症患者、农民工子女、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她在全国率先发起 “有礼社区”项目,编纂发放5万份《有礼社区》文明礼仪手册,让社区礼仪扎根家庭扎根社区。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她积极响应市妇联发出的号召,慰问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爱心车队和中国医科大学400余名支援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家属,个人及感召志愿者捐赠各类物资价值三十多万元。沈阳疫情发生后,她自费购买2万份暖贴送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贫困户手中,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
柯晓宾
柯晓宾,女,1983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辽宁工匠等荣誉,是党的十九大代表。
继电器是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神经元”,是高铁安全运行的守护神,它的接点压力误差一般要求在50毫牛内,最小误差要求是20毫牛,是一根发丝承重量的1/90。面对如此高难要求,柯晓宾不分昼夜地钻研,研制的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巨大突破,主创的继电器调整方法和操作步骤被纳入继电器作业指导卡,填补了领域空白,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海外铁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她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先后带出徒弟40余名,班组涌现出各级各类技术能手10余人。班组年产继电器20余万台,产品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出口到伊朗、肯尼亚等国家。2018年至今,以她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取得创新成果30项,申请专利6项,创造经济价值40余万。她用坚守与专注诠释了一名普通的高铁工人的光荣与梦想,在平凡岗位上以工匠精神助力高铁奇迹。
潘秀莲
潘秀莲,女,1973年11月出生,汉族,博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她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及企业合作项目等1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国际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20余项。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创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新催化过程,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被誉为“煤制烯烃新捷径”,获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作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研究生30余人。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生身上。学生科研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学生找出问题、梳理思路;撰写的论文,逐字逐句修改,即便这样她还是觉得“亏欠学生太多”。她坚守在自己热爱的科研岗位上,不断探索、勇于攻坚、砥砺前行。
王明芳
王明芳,女,1966年9月出生,满族,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杉松村菇满香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获全国第四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省民族团结进步奖、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王明芳立足家乡发展香菇产业,带领各族乡亲一起走上了小康生活的致富路。她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由“明芳”公司建大棚、做菌棒,“菇满香”合作社吸纳农户入股,协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种植基地,建立起冷暖棚310个、占地800多亩,年均生产菌棒300万棒,储存能力2000余吨,产品远销韩国、新西兰等国,每年产值1500万元,村民在基地种植、打工等每年总收入达400万元。几年来,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参与经营或在基地打工等形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富裕。她在基地成立了“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文艺活动、互助帮扶等活动,引导各民族乡亲们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王永玲
王永玲,女,1968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营口市博爱救援救助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曾获全国学雷锋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省第三届慈善奖慈善楷模、中国五星志愿者等荣誉。
王永玲从事志愿服务工作21年,服务时长五万余小时,帮助孤儿40余名、山区特困家庭200余户、留守儿童300余人、留守妇女50余人,个人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80余万元。2015年在大石桥市建一镇黄丫口村创办帮助留守妇女提高收入的村嫂手工坊项目,教授妇女制作东北布老虎,目前合作社吸纳50名留守妇女,在当地妇联协助下成功入驻辽宁巾帼扶贫馆。她先后参加多次救灾活动, 2018年,她走出国门,参加老挝溃坝救援,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际志愿者。近年来,王永玲又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关注和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上。她和团队参与城市走失人员搜救,每年帮助寻找走失老人百余人,发起“防大于找”的倡议,创办东北首家失智长者义务辅助治疗工作室。为学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辅助治疗方法,她自费数万元到专业机构学习,到社区举办预防老人走失讲座。她用一次次志愿服务的行动诠释大爱无疆。
杨青
杨青,女,1968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阜新团异网众创空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自强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创业二十余年,杨青不仅是一个“奔跑者”,更是一位“陪跑者”和“领跑者”。在她的创业孵化基地中,70%为女性,在扶持妇女创业就业方面她矢志不渝。作为辽宁省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公司目前有签约主播300余人,正在培训主播近600人,服务企业63家。疫情期间,为阜新市4000余名女性进行了5天的免费公益培训,效果显著。作为一名肢残女性,在残建共融和脱贫攻坚中,她始终使命在肩,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影响和帮助着诸多的家庭和困难群体。她始终心系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努力寻找契合点和帮扶点,为弱势群体搭建创业就业的平台。她创办杨青成才培训学校,先后为大学毕业生和下岗人员以及残疾人安排300多个就业岗位;创办团异农场,以灵活用工和家人代工的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工作机会;创办残健共融平台,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从政策指导,到培训、创业、就业、康复等一条龙在线服务,助推残疾人群体发展。
胡一鸣
胡一鸣,女,1966年10月出生,汉族,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曾获辽阳市优秀教师、辽阳市骨干教师、辽阳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担任分管西藏班副校长的十年里,她忍耐强烈的高原反应,先后7次进藏家访,把家长会开在青藏高原,把党的温暖、学校的关怀带到雪域高原。她在西藏班积极开展“115有效课堂教学”探索,因材施教,使西藏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中考成绩在西藏自治区名列前茅。开展“汉藏一家亲 同爱大中国”活动,主持编写《汉藏节日民俗》等民族教材,增强藏族学生的祖国认同感。辽阳市第一中学获得全国民族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等殊荣。调入一高中之后,她充分开发学校师资资源,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选项课,让学生们在高强度学习之余,既放松身心,又丰富灵魂。她提出“诗意校园”的想法,以诗歌为载体,将学科素养教育和语文学科日常教学相结合,师生的多首诗歌作品分别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中华诗词》等重要刊物上。疫情期间,她带领全校率先开启辽阳市线上教学,为辽阳市教育系统线上教育教学提供模板范式和宝贵经验。
贺高红
贺高红,女,1966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曾获2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盘锦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贺高红为盘锦校区的创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制定教学计划、招聘教师、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办学,创立院企合作“新模式”,推动研究院与企业组建分院,创立合作培养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了1家总公司和10家参股公司,总注册资金达3970万元。研究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103项,使研究院成为盘锦市汇聚产业技术研发人才的重要基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助推器以及提升盘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她的发明专利“炼厂气集中梯级回收方法”等在百余个工业化项目得到推广,带领团队研发的气体膜回收技术每年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将我国炼厂气及VOCs处理技术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VOCs膜分离技术从跟跑到全球领跑作出重要贡献,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贺玉复
贺玉复,女,1978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曾获辽宁青年创业新星奖、省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辽宁好代表、2018年度葫芦岛好人?最美人物、绥中榜样等荣誉,2018年1月,成为加碑岩乡改革开放后首位省人大代表。
贺玉复始终立足村情,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带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做到了“一名女能人带动一个村,一个示范村带活一个产业”。2014年,她注册成立绥中县贺家福木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102户,村里8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仅此一项,全村就人均增收1000元。2017年1月,她注册了绥中红色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村委会作为合伙人,利用辽西第一党支部这一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成立了特色“农家乐”,突出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配套设施优势,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带领家乡人民增收致富。在食用菌种植利润下降的情况下,敢于突破,创建养猪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筹建猪舍等,带领村民致富。在她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0”到年均20万元的突破,村党支部也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组织。?
马 波
马波,女,1972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兼对外医疗事务办公室主任,曾获省优秀护理管理者、市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
马波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践行“卫健为民”理念,创建优诊医疗服务平台,为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作为东三省首家院内紧急医疗救护小组副组长,美国心脏协会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师,她带领急救小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医院紧急医疗救护模式”,成功救治131例突发病情变化和心脏骤停患者。她积极“心手相连点亮生命”公益活动,推广心肺复苏技能,培训10余个行业,1万余人。帮扶省内10家基层医院,培训急救技能并同质化管理。她连续4年作为辽宁医疗队成员赴朝义诊,书写了医者有国界,医术无国界,医者共仁心,谱写大爱心的职业精神。她随辽宁医疗队对口支援湖北省襄阳市抗击新冠疫情37天,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副领队。在襄期间不怕艰险,发挥管理特长和急重症护理经验,带领医疗队员精心治疗护理新冠肺炎患者。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火线发展党员7名,确定党外积极分子12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用绚丽的鲜花和热烈的掌声向她们表达诚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以她们为榜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汇聚起妇女姐妹的磅礴力量,让巾帼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乘风破浪书写新时代的巾帼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