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116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冬天悄然而至,气温骤降,人们更多地关注冬季应该如何养生。
01
不“大汗”
冬天,气温很低,人们总是喜欢吃点热的,暖暖身子,那么火锅就常常成为人们的备选之一。
还有些人喜欢,通过运动来缓解寒冷。
通过上述两种致使自己大汗淋漓,觉得可以卸下一身的疲惫,还能暖身子,殊不知,以上两种行为并不可取。中医认为:津血同源,气随津脱,大汗可使人体伤阴,切不可大汗出。
02
不“熬夜”
因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推广,很多人可以有各种理由躺在床上看手机,一不小心,就过了24点。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半百而衰也。
每天22点应进入睡眠,否则,再好的保健品和化妆品都无法逆转熬夜所带来的伤害。
03
不“露肉”
即便冬季寒风凛冽,仍挡不住俊男靓女们的爱美之心,街上常见露脚踝、露脐装的少男少女们,暂不谈论是否美丽,对其健康来说,是不可取的。
人体的脚踝附近有着较多的穴位,受凉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身体不适,随着年龄的增长,为健康埋下较大的隐患。
腰部为带脉循行部位,受凉后,女性常会出现痛经,白带异常等情况,大家要在追求美丽的同时重视健康。
04
不“生气”
《黄帝内经》有言: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意思是人体中的阳气,可因为大怒而运行紊乱。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郁淤头部,从而使人发生昏厥。
同时,女性长时间生气也会出现乳腺增生等情况,因此,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健康非常重要。
-END-
*提醒: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 本期合作名医 -
田野,沈阳市安宁医院十三疗区科主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陈刚等多位四川省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身心医学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年来勤习经典,熟读《黄帝内经》,深入临床,承袭李东垣“补土派”诊治特点,认为现代人或过食肥甘厚腻,或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易伤脾胃,辨表里虚实寒热,权衡失治,用方合理,处方轻灵;善治多种消化系统疾病:胃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各种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反应与恢复期的治疗等疑难杂症;同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伴有的躯体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擅长中医汤剂治疗各种外感、内伤疾病,对老年谵妄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熟练掌握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技能;尤其擅长单针治疗各种痛症。
编辑 | 小田酱
海报 | 军哥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