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传媒网讯(记者 盖小雷)近日,记者来到顺城区河北乡英石村原抚顺鸿盛包装制品厂(现厂址被租赁),看到数位残疾人在流水线上作业。2月19日是该厂节后第一天开工,工作人员精神饱满,40岁的聋哑人张先生熟练地操作着……据悉,尽管企业因暂时出现的困难,厂房和设备被租赁,但厂里至今仍有10余位残疾人每天在岗位上作业。不让残疾人失业,这是原厂负责人陈桂杰的心愿。该厂成立至今,先后安置“四残”人员一千余人次,按照无歧视原则,残疾人与其他职工一样同工同酬。
艰辛创业
抚顺鸿盛包装制品厂1998年落户顺城区河北乡英石村,租赁了50亩土地建厂。第一任厂长投入了几十万,于是小山沟里有了包装厂。由于设备陈旧,2年后,该厂亏损,停产。现任厂长陈桂杰正逢原单位买断,眼看自己引进来的企业停产,便接了下来。通过在外接工程等作为流动资金,翻盖厂房,陆续为企业更新了设备,淘汰了旧设备。在市、区、乡和村的支持和帮助下,企业不断做大。陈桂杰不但想着把企业做好做大,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残疾人在这里得到帮助。盖小雷 摄
残疾人在这里得到帮助。盖小雷 摄
她开始通过招聘会等形式,招聘残疾人,通过向市残联争取助残补助、企业出资等,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初,厂里有8名残疾人,她不但在培训中耐心对他们进行指导,还要为生产的包装制品找销路。通过全体职工20多年的共同努力,该企业由一个小型加工作坊,发展成拥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现代化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每一年都提高残疾人的各项福利待遇,成为残疾人温馨的家园。
心系残疾人
近年来,该厂遇到了暂时性的困难,为了不让残疾人失业,陈桂杰将原厂厂房和设备租赁给另一家企业,但签订租赁协议时,陈桂杰提出,不能让厂里的残疾人因为厂子遇到的困难而失业。
残疾人在这里得到帮助。盖小雷 摄
记者在工厂采访时,看到了原厂里的多位残疾老员工。他们通过手语(员工帮忙翻译)告诉记者,他们中,最长的在这工作了20多年,是陈桂杰和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帮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悉,近年来,陈桂杰为家住偏远的残疾职工李先生和张先生解决交通问题,先后为他们购置了4台电动自行车,价值近15000元。一些残疾员工家动迁时,一时找不到住处,企业出资为他们租房居住。有两对残疾夫妻在工作中相识相爱,组建了家庭,陈桂杰都为其操办了婚礼。残疾职工家中有人生病、去世或喜事等,陈桂杰都亲自到场慰问、道贺,并给予资金和人力上的援助。残疾职工子女开学时,送去学习用品,每学期还给予1000元补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年来,该厂资助残疾职工100余万元。
助力乡村发展
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企业成立后,为英石村修建柏油马路、溢洪道,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安全,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企业在资金极其紧缺的情况下,陈桂杰仍然心系灾区,通过多种渠道捐款资助受灾地区,共捐款1万元;8·16清原满族自治县遭灾第二天,陈桂杰就直奔灾区捐了100套被褥、矿泉水等价值近10000元的救灾物资。多年来,企业为回报社会已累计出资100余万元。
残疾人在这里得到帮助。盖小雷 摄
2021年春节前夕,陈桂杰组织“新春送温暖”活动,号召省内知名爱心人士以及企业家捐款捐物,对辽宁省残联、抚顺市残联以及乡、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将价值10余万元的生活物资发放到贫困残疾人手中。扶贫、助残,携手,奋进,奔小康……这就是陈桂杰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