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每逢春节前后,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比如心绞痛,脑梗塞等疾病,如果早期发现症状,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干预,愈后效果很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亦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是指重病抢救,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患者的死亡,其中包括康复治疗等等。
以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对于某些潜在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来说尤为重要,做好一级预防,主要是强化血糖,血脂,血压的管理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0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7—8左右,潜在糖尿病人群,应该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熬夜;高血脂患者应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肥甘厚味;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80以内,减少食盐的用量,避免酗酒,吸烟等。
那么,从中医中药角度,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从中医理论方面,《黄帝内经》之中所述:春夏养阳,秋冬季养阴,秋冬季节,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因此春季养阴之道是精气内藏、避寒就温,以适应自然界的“闭藏”之气,总之:四时养生的要诀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总之,特别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节日期间,避免过度饮酒,适度饮酒有益心脏,而酗酒则会伤害心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盐;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每天能保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熬夜也会增加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糖果、酒精及油腻食物都会导致胃酸反流(泛酸或烧心)和胸痛。一些心脏病患者起初误以为胸口不适是泛酸所致,其实是节假日心脏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如果无法识别,应及时就医检查;慢病患者坚持服药,聚会增多,但切不可因一时高兴忘记服药,甚至还胡吃海喝,加重身体负担;及时就医诊治,节假日期间,很多人虽然感觉胸闷或胸痛,却坚持不看急诊,希望能挺过去,不至于破坏节日气氛。因此,节后会出现就医高潮。然而,对心脏病发作病例而言,看急诊越及时,心肌细胞因供血不足而死亡的危险就越小。所以,只要做好三级预防,顺应四季变换,做好养生保健工作,一定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和进展。
【本期专家】
李东升,沈阳市中医院心病一科兼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急危重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