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倡导和保障外地务工人员在沈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确保员工健康安全、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五大暖心举措,邀你留沈过大年,留人更留心。
扫码
进入活动页面
送温暖安心
1.在各大网站、报刊、微博、微信、抖音等宣传载体公开发布《致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倡议书》和《致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倡导外来务工人员和广大农民工在务工地过节,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慰问。
2.有条件的区、县(市)人社部门可联合相关部门向留岗务工人员发放消费券、通讯费、免费景点门票等各项补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合理安排生产、以岗留工的农民工,发放“留岗红包”和“过年礼包”,做好春节期间餐饮、住宿、防疫等服务,引导吸纳农民工的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安心过年、暖心过年;针对有在外务工人员不能回家过年的家庭开展志愿服务,让在外务工的人员在务工地安心过年。
3.优化失业保险经办服务,取消不必要的申请材料、附加义务和申领时限,推动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线上线下申领持续畅通领、安全办,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4.继续受理和审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申领失业补助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16元。
5.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春节假期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同等时间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基数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基数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
6.继续落实来沈就业创业租房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外地来沈工作的学士、硕士、博士分别给予200元至1250元不等的租房补贴。
7.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取缔“黑中介”,查处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重拳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持续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安排专人轮岗待命,做到有诉必应、有诉必查,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送补贴稳岗
8.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1%的政策延长至2021年8月31日。
9.为符合领取普通性稳岗返还的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稳岗返还资金,节后以“免申直返”的方式发放。
10.落实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鼓励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11.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掌握企业春节前后的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春节期间生产用工等方面的难题。持续强化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优先支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连续生产、保障供应。
12.提早摸清春节前后企业开复工和农民工返乡返岗情况,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协调交通等部门提供“点对点”专车、专列等方式接送服务,帮助农民工实现“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送岗位到家
13.举办“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场网络招聘会,利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等线上公共服务平台,不间断地开展线上招聘活动,视疫情情况组织开展线下招聘活动。
14.依托“春风行动”专项活动,为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加大岗位信息、远程招聘、直播招聘、网络培训等服务供给,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举办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强化人岗匹配和精准服务,切实做好招聘活动。
15.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依托,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运用互联网、云平台技术,大力开展针对农民工等群体的线上招聘、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
16.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多渠道作用,组织面向重点群体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讲、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
送培训到人
17.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鼓励支持企业根据用工需求或岗位工作需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项目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
18.鼓励支持企业给予就地过年的农民工资金补贴,开展以工代训并领取补贴资金的企业,其补贴资金可用于就地过年的农民工生活补助。
19.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到承担政府补贴项目的培训机构报名,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可在市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网站查询。
沈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网站二维码
沈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网站网址
20.疫情防控期间,对于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就业重点群体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访问市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网站的“远程技能培训”专区,自主选择家政服务、花卉园艺、焊工、面点、美发、物流等专业课程,参加在线学习。
21.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符合条件农民工,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帮助创业者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理清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
送政策入户
22.加强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帮助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带头人等创业政策。
23.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开发“防疫协理员”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4.发展就业创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扩大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扶贫基地,给予一定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