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举国同心、守望相助的一年。
站在2021年岁首,我们回望,省妇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逆风破浪开新局,砥砺奋进谱华章,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挥“两个独特”作用,创新做好教育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各项工作,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了“半边天”力量。为了全面展现各级妇联组织在“破难行动”、思想引领、服务妇女发展、开展反家庭暴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加强党建、“两规”收官、网上妇联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省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致敬,2020”专题,今天让我们跟着大辽姐姐一起领略服务妇女发展工作的巾帼力量吧。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妇女民生,重视妇女健康及发展,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持续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十四五”期间继续支持省妇联开展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救助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1000人。同时积极推进“项目进家、科技进家”(以下简称“双进家”)工作。
“两癌”救助,情暖患病贫困妇女
为扩大全省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项目覆盖面,2017年,全省在一次性投入3012万元救助3012名农村“患病”贫困妇女的基础上,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每年安排省彩票公益金1000万元,救助1000名患病贫困妇女。截至2020年12月,累计投入省彩票公益金6012万元,救助妇女6012名。
2020年底前,省妇联再次争取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与省财政厅、民政厅、省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的通知》(辽妇发〔2020〕24号),明确“十四五”期间每年继续实施辽宁省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项目,持续保持每年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按每人一次性给予1万元标准,每年救助1000名患病贫困妇女。救助项目政策的延续,为农村患病贫困妇女的救治缓解了资金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健康支持,将党和政府的关爱及妇联组织的温暖送到了贫困妇女群众心坎上。
省妇联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服务妇女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逐级夯实“两癌”救助工作责任。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印发《辽宁省妇联执行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救助项目管理办法(暂行)》(辽妇通〔2020〕12号)。二是对既往执行全国及省救助项目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在各市对2011-2019年度全国“两癌”救助项目工作开展自查的基础上,深入全省14个市21个“两癌”项目实施县(区),指导各市相关工作。三是对2019年全国及省“两癌”救助人员,按照20%比例电话抽查355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救助金发放情况。四是召开视频会议,对各市“两癌”工作执行人进行业务培训,专题讲解《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填报及患病贫困妇女救助项目说明》,为开展救助工作打好基础,提升项目执行质量。五是发放“两癌”健康知识宣传折页1万份,光盘2450张,在微信公众号转发乳腺癌、宫颈癌健康知识,提升妇女关注自身健康的主动意识。
开展“两癌”救助项目,既是省妇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辽宁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关心关爱妇女健康的具体行动。项目的实施,犹如雪中送炭,在防止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双进家”创建基地,助力妇女增收致富
2020年,省妇联运用“双进家”专项经费,在全省(不含大连市)13个市和38个农业项目县(市、区),扶持创建26个省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累计培训妇女9171人次,帮扶贫困妇女246人,发挥了基地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村妇女参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一是重点向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四大产业为主的种植、养殖、种苗繁育、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项目倾斜,打造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示范性强的基地。二是面向妇女开展培训,提高妇女依靠科技发展项目增收致富能力,开展的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受训后的妇女积极参与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继续推进“双进家”创建工作,引领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
下一步,省妇联将继续通过加强管理、教育培训、项目推广、宣传引导、基地创建五个方面加强项目化运作,实施好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及“双进家”创建工作,以项目的实施落实“巾帼建新功”“巾帼暖人心”系列行动,团结引领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