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邢宇新在办公室审核新闻稿
骄傲
回顾2020年初, 当新冠病毒入侵沈阳,我有幸参与到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与全体六院人并肩作战,历经60天完成了沈阳六院抗疫初次胜利的宣传报道任务,并在2020年底,沈阳出现小规模疫情爆发时,历时32天,再次完成本次本土新冠疫情的宣传报道任务。
这是我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抗疫工作、第一次进入战时管理状态、第一次为国家、省、市级领导拍照;也因为疫情,让我有机会走进负压病房拍摄,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体验到密不透风快被窒息的感觉,第一次见识到国家医疗救治专家们查房的场面,第一次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接触,第一次获得新冠患者的拥抱,第一次听到新冠患者为我们医务人员唱赞歌……。
图为邢宇新为正在采血的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拍照
正因为有这么多场景,我带着我的宣传团队拍摄了大量的关于六院抗疫工作的图像和影像素材。为了拍摄到患者出院的画面,嘎巴冷的东北天儿,我们就在户外等候患者走出病区的瞬间,这样一组镜头,有时要在外面等上数小时。 疫情期间,各级领导莅临沈阳六院指导、慰问,我们都随行拍摄,透过镜头有幸与领导近距离接触,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和温暖。我们的院领导班子在此次战疫中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发挥了统领作用,他们的好多照片都是在抗疫一线抓拍到的。还有各保障部门通宵达旦、紧锣密鼓、忙碌工作的状态,女同志都是蓬头垢面、不施粉黛,男同志一个个灰尘爆土、满脸胡茬,充分证实了沈阳六院所有医务工作者们在这场战疫中,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已经忘我的投入工作。经我们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好多被媒体选用了,作为一名宣传人,我深感自豪。沈阳首次清零后,这些素材制作了《“疫”然前行》沈阳六院抗疫专题片、《致敬一线英雄》沈阳抗疫专刊,为六院抗疫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我因此荣获“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抗疫先进个人”称号和健康报辽宁记者站授予“2020年度卫生健康宣传先进个人”称号。
触动
从2020年初至2021年初的疫情期间,我一共三次进入“红区”进行实地拍摄,2020年3月1日是我首次进入负压病房,当时穿防护服的时候,是有一丝丝紧张的,在护士长的帮助下一件件一层层穿好以后,感觉人像被放在一个封闭的罐子里,瞬间乏氧。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身披白色战衣的样子,顿时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图为邢宇新第一次身穿三级防护服在负压病房
由于担心我首次穿防护会不适应,因此设定拍摄时间为两小时,为了不枉此行,尽量多拍些素材,贪婪的我最后在负压病房里停留了近四个小时,此时护目镜上已经模糊,负压病房里温度很高,对于患者们穿着单薄的患者服是非常适宜的,而我穿着防护服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停的走动拍照数小时,开始出现恶心迷糊症状,严重乏氧,瘫坐在椅子上,用微弱的力气勉强将拍完的素材上传到云盘,防护面罩像紧箍咒一样紧紧的箍在太阳穴上,瞬间曾有过撕掉面罩的冲动念头。当班护士告诉我,在防护胶皮手套上擦些免洗消毒凝胶,因为里面含有酒精,擦在手上会有瞬间的凉意,仅仅这样已经让她们感到十分的满足。我们的护士在负压病房里几乎是不停歇的一直在工作,每半小时进行一次环境消毒、询问每位患者饮食需求预订餐食、按照吃药时间为每位患者送药、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实时与护士站电话联络汇报患者情况,眼前的这一幕幕让我瞬间泪水湿润眼眶,她们和我的身体感受应该是一样的,我已经瘫坐不能动了,她们还在继续着6小时的当班任务,这里最小的护士只有21岁,正常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部分还在享受着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我眼前的白衣战士无论多大,都在为沈阳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从负压病房走了一遭,深感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不易,在之后的每次记者采访中,我都亲自跟随,每一次都被抗疫事迹感动的泪流满面,哭着离开采访现场。
图为邢宇新接待记者采访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
遗憾
由于没有经验,在2020年初整个抗疫宣传工作中,唯一令我遗憾的是在抢救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做气管插管时,我没有拍到现场的画面,在后期制作抗疫专题片时,缺少现场效果,只能从监控镜头里截取资料片段进行剪辑,以至于后来有好多媒体也想要这组气管插管的画面用于宣传,都因此而放弃。
忙碌的20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我有很多的打算和计划,怀着无限期许准备迎接2021,却在2020年底再次迎来沈阳小规模疫情反弹,我的新年计划也随之搁浅。
图为邢宇新第三次身穿二级防护服在危重病区拍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2021年1月4日上午,我背起相机再次走进新冠肺炎危重病区。这一次,我没有错过机会,在转运危重型和重型患者的过程中,我将所有重要事件都记录在案、拍摄成像。
图为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在ICU病房指导医务人员操作
我拍到支援六院的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专家们在病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情绪及心理变化,即便是年过六旬专家也是如此。
“今天感觉怎么样?午饭吃的好吗?晚餐想吃点什么?给你做点汤汤水水的好吗?”国家救治专家组组长邱海波弯下身体,语气和蔼的询问病床上95岁的高龄患者,转身嘱咐当班医生,“这个患者新冠肺炎在进展期,要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而且要注意患者静息状态下与活动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这些珍贵的画面都将被载入沈阳六院抗疫史册中。
希望
冬将尽,春可期。2021年,我的愿望是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能够早日结束,愿祖国尽快驱走疫情阴霾,愿我们的医疗救治水平和保障能力更加完善,愿每个家庭都平平安安、幸福美满,愿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退却后,继续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