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天气越来越冷,低温的环境更适合新冠病毒的生存,面对当下陡然严峻的防疫局势,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范,且防疫常态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各项防疫措施的意义,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流行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包括:
1.经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近距离接触病人喷嚏、咳嗽出的飞沫、呼出的气体可导致感染。
2.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可导致感染。
3.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物品便受到污染,用手接触后,手再接触口、鼻、眼等,可导致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从传染源来说,不是不接触新冠肺炎病人就万事大吉,无症状感染者、受污染的物品及环境等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可掉以轻心,侥幸心态要不得。
为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手卫生、避免近距离接触及相处封闭空间,为重要的防疫措施。
对于口罩的选择及注意事项,首先,目前明确的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用的有两种,一种为外包装明确标明“医用外科口罩”,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另一种为N95型口罩,且选用不带呼吸阀的,过滤效率95%,预防飞沫传染;其他各种类型均无用,切记。
需要注意的是建议每2-4小时更换1次口罩,一旦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保存时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放入清洁自封袋中;电梯、家门口的小卖部、公共厕所、室内场所、医院等地方,不要轻易摘口罩。
提问:戴口罩眼镜起雾怎么办?
回答:在镜片上均匀涂抹适量沐浴露,晾干后即可防雾。将餐巾纸垫在口罩金属条下,增加口罩密闭性,可减少水雾。
提问:戴口罩容易长痘怎么办?
回答:口罩潮湿后及时更换,避免细菌滋生。若出现丘疹等,可用抗生素软膏,若症状加重建议医院就诊。
关于洗手,咳嗽、打喷嚏后,接触口鼻眼前、准备食物前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物品环境后、外出回来、佩戴和摘除口罩前后、接触动物后等均为洗手的重要时刻。避免双手、异物等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见下图;使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等。
减少不必要出行,老年人、慢性病、孕妇等不建议出行。必要出行或工作时,避免近距离接触及封闭空间;减少与他人接触;减少接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如电梯按钮等,接触后注意洗手;减少乘坐交通工具等等。
回到家中后,做好家庭环境消毒和防护:1、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注意保暖;2、家里的门把手、开关、桌椅、水龙头等高频率接触的地方,用含75%酒精消毒液擦拭,停留30分钟后清水擦干净即可。3、餐具可水煮沸30分钟消毒,水要完全浸没餐具。4、衣物可定期太阳下暴晒4小时消毒,其他物品可消毒剂擦拭消毒。
【本期专家】
刘芳,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呼吸专业工作21年,擅长领域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呼吸系统危重症疾病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