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边这会儿不咋忙了,你俩那边什么情况?”“我这边没事,主要你那边,自己千万要注意身体。”“放心吧,我还行。儿子你那边冷不?你那边卡点工作量还那么大吗?”“妈,我不冷,今天量还那么多1000多台车吧。”1月13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分局辉山派出所民警廉洪斌一家三口,利用工作间歇通了一通视频电话,互通近况,相互鼓励、支持。
自12月末疫情来临,身处公安一线的、沈阳市公安局沈北分局的廉洪斌父子俩就奔赴了抗疫一线。1月4日,在辽建集团沈煤总医院做护士的妈妈刘秀华,也冲到了疫情一线,到沈河区中街如家酒店隔离点支援。自此一家三口上前线,家里只留了儿媳和正在生病起疹子的1岁多的小孙女在家。
57岁父亲每天往返三个检测点巡查维持秩序
父亲廉洪斌,57岁,沈阳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分局辉山派出所社区民警。1月18日下午,没了全民核酸检测压力的廉洪斌正在帮助社区,为某居家隔离家庭安装监控摄像头。隔离人员说,”我已经居家隔离了,为什么要给我家按摄像头?我不同意!“廉洪斌耐心向对方宣传了相关政策,并表示:”你有任何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24小时联系我们,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在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对方终于同意了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排查外来人员,核对其身份信息。有时外来人员不配合,报假信息,我们还要结合大数据推送来的信息进一步核查确认,确保不漏一人……“这就是廉洪斌近几天来的日常工作。
回想一家三口齐上阵的事情,康洪斌回忆那段最紧张的时段,仍感叹:”不光我家,那时大家都太不容易了。“12月31日,自沈北新区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康洪斌就没回过家。家远,每天工作结束又都很晚了。而且第二天一早,他还要早早起来分配工作、布置现场。当时康洪斌负责辖区内冯道社区阳光洛可可物业办公室检测点、蒲兴社区万隆广场、蒲兴社区香格里拉物业小区检测点,三个检测点的巡视工作。哪乱,他就到哪调节。因为要带领盛京义勇志愿者们维持现场秩序,头一天,他就要把大家分好工,把能想到的问题布置好。每天早晨8:30居民开始检测,而他们8:00前就得到一现场了,跟社区、疾控部门等沟通配合提前做准备。一天工作结束,他还要回单位上报相关情况和数据。那阶段的时间不固定,工作地点不固定,又起早贪黑,没法回家,又因为年龄大,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只能在饭后简单休息一会。“咱们的老百姓都非常好,非常支持理解我们的工作。”康洪斌说。
53岁母亲隔离点里昼夜值班
母亲刘秀华,53岁,辽建集团沈煤总医院护士。“疫情来临,我这个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兵不上谁上?” 于是刘秀华被抽调到沈河区中街如家酒店隔离点支援。从1月4日进到隔离点,她就忙了起来。为隔离人员核算检测,采血、测体温等相关身体指标的监测,每日情况报告……“平时这些工作对我们来说不算啥,但穿着防护服,进到隔离区,心里上的负担就格外大。” 刘秀华说,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其血压一度居高不下。对此,她没敢向丈夫、儿子说起来。“不能拖后腿,不能让他们担心。”刘秀华说。“还好,我们点的隔离人员最后都没事,我们那个隔离点也撤了。”1月18日,已经安全回家居家隔离的刘秀华高兴地说。
32岁儿子公路口堵控查验
儿子廉冬,32岁,沈北分局巡特警大队辅警。疫情来临,廉冬被派到了蒲河查验点进行公路往返车辆堵控查验工作,主要查验往返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及核对核算检测报告。每天要核对大约1100多台车,2000多人。“开始我们几乎24小时轮流在岗,后期我们每天分早晚班,一天就工作12小时了,还好。”廉冬说,自疫情出现以来,他跟父母有半个月没见面,跟妻子、女儿没见面的时间更久。放下工作,他最牵挂的是他一岁多的女儿。“那段时间,家里就我媳妇自己请假在家带孩子,我女儿起幼儿急诊,高烧不退,就医又不方便,可把我们急坏了。还好我妈妈是护士,请教了相关专家,孩子持续高烧近一周后出了疹子就好了。” 廉冬说他感到很对不起妻子。
廉冬的妻子孙小愽也是一名共产党员,30岁,是辽宁振达公路有限公司的核算员,在去年初疫情最严重时,她还主动到社区当了志愿者,帮助弃管小区封闭管理。“毕竟他们都‘上前线’了,疫情更需要他们。”孙小愽虽然遗憾没能上“前线”,但今年为了照顾公公、婆婆还有丈夫的工作,她主动请假在家,为全家人稳定大后方,也让她很自豪。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正是越来越多廉洪斌这样的普通家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保卫家园,我们才有信心全面战胜疫情。相信只要大家都一起行动起来,共铸防“疫”之盾,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疫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