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从单一农户到成立种植合作社,从单一销售模式到形成规模分拣包装加工、电商销售、乡村旅游采摘于一体的产业销售链。近年来,“东港草莓”产业飞速发展,在第十三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期间,现场达成销售订单2500万元,成为展会期间最受欢迎的果品之一。
展会期间,iFresh亚果会《约见果界》栏目联合CCTV-17农业农村频道,现场采访了东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承颜,由他向我们讲述了小小的草莓是如何成为大产业,振兴东港乡村经济,托起农民致富梦想的故事。
(现场采访视频)
东港市,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县级市,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种植草莓,有近百年的历史传承。在这里,每年收获的草莓鲜果总产值超54亿元,遥遥领先其它产区草莓生产,在全国排名第一,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县”,小小的草莓让东港名誉加身。
为何“东港草莓”能在业内广受好评,销售火爆呢?
要说“东港草莓”好吃,可谓“老天爷赏饭吃”。据孙承颜介绍,东港位于北纬39°,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正好适合草莓的种植。然而如果种植区域再往北一些,那么草莓的夜间保温就变得极其困难,而再往南方却又不适合暖棚种植。
近年来,东港当地通过暖棚种植,实现了温差最大化,且日照充足,这便是“东港草莓”含糖量高、果个大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差大,东港地区草莓生长缓慢,有利于草莓的糖分积累,甜度能达到14% 至16%。同时通过旺盛的光合作用,草莓积累了大量的干物质,种植出的草莓口感极佳。
孙承颜告诉我们,“东港草莓”作为设施栽培品种,可以做到反季节供应。在冬季,一般南方以及部分陆地水果的供应期基本已经结束,这时,“东港草莓”开始大量上市,早于其他地区近一个月,迅速抢占了市场空档期。由此可见,占领市场“空档期”,也是“东港草莓”制胜法宝之一。
好货也要会吆喝。采访中,孙承颜笑称:“我们的产品好,不怕吆喝!”一句玩笑,也道出了“东港草莓”参展的原因。“本次组织东港草莓协会的部分成员带着大量的优质草莓来上海参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推广“东港草莓”。正因为我们的草莓品质极佳,所以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东港草莓’。”
小小一颗草莓,却拥有雄心壮志。孙承颜告诉我们,“东港草莓”瞄准的就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要打造高端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孙承颜说:“近年来,东港当地政府始终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抓科技、带基地,抓电商、促销售,抓监管、强品牌’。”而这也真真切切地落到了“东港草莓”产业上。
●抓科技、带基地
早在九十年代出,东港当地就筹建了草莓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专门从事草莓技术研究工作。随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陆续建立草莓种苗脱毒组培中心,建立健全三级育苗体系,充实完善科研设施设备,提升科研档次。年生产优质脱毒原种苗10万株,可满足上万亩设施生产用苗。还建立草莓种质资源圃,占地面积近10亩,收集国内外近170个草莓品种资源,资源圃按照国际标准化建设,全程智能化管理,为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师资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抓电商、促销售
目前,东港当地致力于打造“东港草莓”互联网品牌,通过微商、电商及第三方电商品台,多途径销售“东港草莓”。同时整合物流保障电商健康运营,统一物流价格,建立东港市电商快递产业园区,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为客户完成商品入库、存储、分拣、打包、配单、出库等一系列工作。
●抓监管、强品牌
为保护“东港草莓”品牌,进一步规范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管,防止外地区草莓假冒“东港草莓”进入市场,2020年初,东港市草莓协会正式启用草莓质量安全追溯贴。同时,东港市草莓协会为了规范行业秩序,用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产业健康发展,向全市草莓产业经营主体发出“关于全行业使用“东港草莓”外包装的倡议书”,进一步保护“东港草莓”区域公用品牌。
2020年,“东港草莓”占地面积达到17.3万亩,年产量达27万吨,产值超过54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依托电商平台、物流、仓储、冷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东港草莓”迅速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