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少聚集,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啊!”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大洋河社区,居民马希俊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知疲惫地走街串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防护知识。
马希俊是一名低保户,他说:“这些年政府给了我很多关怀,我就是想在我能力范围内有一份力发一份光,反哺社会。”
像马希俊一样,很多普普通通的农村居民甚至特殊人群在疫情防控中积极行动,像守护自己的家一样参与到村里的各项志愿服务中。这是沈北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辽宁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疫情是一场大考,沈北新区交出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沈北“答卷”。
第一书记自创“马刚时讯” 防疫快板宣传政策信息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2021年元旦沈阳新一波疫情防控的大考,沈北新区各级党组织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党员、群众、企业、商户等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了两轮核酸检测,采用高拍仪进行核酸检测、手机扫描身份证登记等智能化方式,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各个农村疫情防控卡点,社区书记、党员带头义务值守在寒冷的冬夜里,辉山街道冯道社区老党员赵金玲是一名志愿者,多年来社区有事主动请缨,从来不计报酬。这次全员核酸检测中,老赵给工作人员送爱心姜糖水,送来寒冬的温暖。
各社区发挥微信群、电话、大喇叭、电子屏等各种宣传载体作用,“马刚时讯”是马刚街道柳条河社区第一书记李格伟自己创办的,主要是面向马刚街道各村村民,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街道内发生的时事资讯;清水街道后屯村自编自导防疫快板,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做到全员核酸检测“楼不漏户、户不漏人”。
走门串户变为线上团圆 居民向外地亲友发送“一封家书”
聚集性已经成为了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词,为了减少聚集,号召外地亲友不回家过年,沈北新区开展了“舍小家顾大家、小家预约申报,大家排查通报”主题活动,把农村春节走门串户搬到线上团圆。
居民通过微信向在外地工作的亲友发送“一封家书”,一位妈妈通过微信给给儿子写道:“儿子,这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们都想你了,你在外面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现在疫情紧张过节就别回来了,现在联系也方便电话微信拜年吧。你自己一个人在外过年一定好好地不要挂念我们,我们都挺好的。”儿子回复:“妈,我现在挺好的,就是时间长没看到你们了有点想你们。我们大家做的越认真疫情结束的越快。对了,妈你现在是村里的志愿者吧,真有点担心你,但是我知道你的性格,你做志愿者你高兴,只要你高兴比什么都强。保重身体,我今年春节就不回去了,条件允许了我再回去看你们。”
“自强”巡逻队每天走10公里 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在沈北新区大洋河社区,有一支特殊的“自强”巡逻队,每天走10公里,一边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一边排查村里的陌生人,遇到生面孔时,他们就主动询问从哪里来去谁家,听说有要从高中风险地区回村的人员信息第一时间向村委会报告。这支自强巡逻队是由4名脑血栓患者组成,正值恢复阶段,看到村里村民争当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组成了“自强”志愿巡逻队。
沈北新区实行街道、机关干部包村,落实防控责任,对高中风险地区即将返乡人员情况做到时间清、车次明,提前报备。对网格内返乡重点人员进行实时监控,进行“日报告”,落实“四位一体”包保制度。在各个社区卡点日夜坚守值班,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加强对外来人员管控,把住进入社区的第一道路口。
举报属实给予积分奖励 不如实申报将扣减积分
沈北新区各社区对必要回来的亲友实行主动预约申报,对不如实申报的进行全社区微信群通报,并扣减积分。鼓励村民进行举报,经核实属实的给予积分奖励,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排查的积极性。
“只要动动手,奖品就拿走。家乡要好看,大家一起干。”从庭院卫生到垃圾分类、从参与疫情防控到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从争做好儿媳好邻居到调节矛盾纠纷,积分记录每个人的行为表现。以积分激励为抓手,沈北新区形成了“两会四议一调解”机制,即“村民说道会、评理说事会、四议一审两公开、街道人民调解室”为核心的社区分层协商机制,仅2020年以来共调解家庭、邻里、土地等各类矛盾纠纷791件,将人民年调解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各家各户,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在疫情防控中,沈北新区不仅组织党员、居民、社会参与到防控中来,还调动了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人员参与进来,乡村焕发了人人都是主人翁的生机与活力,沈北新区交上了一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