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隆冬,疫情的阴霾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健康问题。其实,除了疫情可防可控外,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重大疾病也是可防可治的。
日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病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孙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受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调整、生活节奏快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结直肠癌高发,已经成为百姓的“健康杀手”。
五十岁以上人群高发 多由息肉演变而来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大肠癌。”孙浩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中,很多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据了解,这是因为结直肠癌往往具有较强的隐匿性,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早期是由息肉、腺瘤发展而来的。
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综合治疗为主,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与肿瘤的病理分型、发现早晚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及遗传性,而且高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
结直肠癌可以预防吗?
“结直肠癌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孙浩主任表示,一般情况下,从普通的肠息肉发展成为“癌”,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在其癌变前摘除,就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患者早期通过肠镜检查,就可有效筛查出有癌变风险的息肉、腺瘤等,通过内镜,在检查时对其进行摘除,早期治疗,往往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已经明确发生恶变,则须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通过外科手术及后续放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因此,孙浩主任建议,胃肠不适的患者,应注重胃肠镜检查,尤其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在40岁以上,就应该进行首次消化系统内镜(胃肠镜)检查,其他健康人群,也应在50岁前后,进行首次消化系统内镜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息肉,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可通过内镜进行治疗,降低患者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
多学科协作医疗 聚焦中老年患者防癌治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孙浩主任指出,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总体情况来看,近年来,胃癌的比例在降低,而肠癌的发病比例则成上升趋势。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沈阳市老年病医院,针对中老年高发的结直肠肿瘤开展了多学科协作医疗,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肿瘤科强强联合,发挥医院循环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在老年患者诊疗方面的综合优势,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疾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到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帮助更多患者远离结直肠癌这一“健康杀手”的威胁。
【本期专家】
孙浩,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普外科及肿瘤外科近30年,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腹腔镜微创技术,擅长各种普外科及各种恶性肿瘤相关手术。成功完成几千例普外、肿瘤手术以及腹腔镜微创手术。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项省市级临床课题研究。
学术兼职:1.中华医学会沈阳胃肠外科及胸外科分会委员
2.沈阳市医疗卫生机构评审专家
3.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4.中国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5.沈阳市医保局评审专家